成语是中华民族独有的语言表达方式,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成语既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又具备深厚的历史底蕴。而今天我们要探讨的成语是“弓藏后退,不留一箭”这句话,这是一个形容慷慨赴义的成语,此语有何涵义和来历呢?让我们一起来探讨。
“弓藏后退,不留一箭”这个成语的来历距今已经有两千余年的历史,相传源于春秋时期,吴国有一个忠臣孟尝君。孟尝君有两个弟弟,孟阳和孟贲,他们三人年幼的时候学习射箭,孟阳和孟贲的箭法非常了得,尤其是射中靶心的准确性让人惊叹,而孟尝君则不然,射箭常常失手,甚至连最基本的基础动作都做不好,三人的父亲小看他,认为他不够勇敢,不适合作战。
孟尝君从老师周公处学得一套箭术,箭法精妙,只是练习时很少射中靶心,经常“弓藏后退,不留一箭”,这让他的父亲和兄弟非常不屑。但是在一次战争中,吴王派孟尝君出使卫国,被卫国国王怀疑,因为他带的礼物太豪华,被认为是来安插内奸的。孟尝君知道了卫国国王的怀疑后,主动提出展示弓箭术,以证明自己的清白。孟尝君开始表演,他逐渐升起心情,开怀畅笑,挥舞弓箭。但是却始终没有射中靶心。最后一发,他刻意“弓藏后退,不留一箭”了。当所有人再睁眼的时候,孟尝君已经将弓箭背在身后,面带微笑,不再看向人群。他便以此证明了自己的清白和忠诚。
“弓藏后退,不留一箭”这个成语从成语字面的意思上,也是很好理解的:弓藏,就是弓放下来;后退,就是后退回去;不留一箭,就是把所有箭都收好,不再射出去。这个成语表现的是人在事情的处理中,我们要学会收敛锐气,懂得从容处理事情,让自己始终保持冷静、理智和稳重的心态,不战而屈人之兵,则胜之不武,战而必胜,则胜之有权。无论处在什么样的困境中,只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始终站稳脚跟、保持自己的态度就能走向胜利。
“弓藏后退,不留一箭”这个成语凭借着清绝的格调、深远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象征意义,被广泛应用于文学作品、新闻报道、日常生活等方方面面,成为了人们喜爱使用的常用成语之一。比如名著《红楼梦》中林黛玉为救贾宝玉,以委琐的态度发了一通牢骚后,就黯然离去,“弓藏后退,不留一箭”,表达了她的清高不屑和高傲自负,外加深深的无奈与失落。生活中,当我们面对困境时,也要像孟尝君一样,懂得从容处理事情,让自己始终保持冷静、理智和稳重的心态,不战而屈人之兵,则胜之不武,战而必胜,则胜之有权。
在整个的文章编写过程中,笔者深深的体会到了这个成语所蕴含的深远内涵,学会如何处理事情,如何保持冷静、理智和稳重的心态是每一个人都应该关注和学习的。最终,稍加颠覆式的思考,能够抛开固有思维,超越迷惑视野,真正找到自己想要的方向,创造出自己的价值,实现人生的价值,这样的人生固然精彩无比。大家要好好学习这个成语的内涵,希望大家能够在生活中发挥出它的深远灵魂,实现自己的理想和追求。
2023-12-20 / 1.1
2023-12-19 / 6.0.1
2023-12-19 / 6.0.1
2023-08-25 / v3.1
2023-08-25 / v1.0.3
2023-08-25 / v1.0.1
2023-08-25 / v2.19.1
2023-08-25 / v1.2.0
2023-08-25 / v2.0.1
2023-08-25 / v1.5.1
2023-08-25 / v4.4.0
2023-08-25 / v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