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行业的寒冬是怎样的?该如何度过?
也许你是酷爱“扫雷”和“蜘蛛纸牌”的小众一派,或许你是见证了“红白机”炽手可热的80一代;也许你是对“梦幻西游”和“魔兽世界”怀揣情怀的90一代,又或许你是忙于“吃鸡”、专宠“第五人格”、甚至是为“农药”氪金的手游玩家,游戏无疑成为伴你成长的一方世界。近年来,外界似乎对游戏有了更高的要求。在承担娱乐功能的同时,对青少年正面引导等诉求均驱动着游戏业的完善发展。
而近期,舆论场中除了“互联网寒冬说”扣人心弦以外,“游戏凛冬论”也备受关注。版号收紧:审批杳无音信,小厂望洋兴叹。10月30日,据香港经济日报报道,内地游戏版号审批重启无期,广告业务增长又逢瓶颈,导致腾讯在约半个月内被至少5家大行调低盈利预测及目标价。早在3月29日,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游戏申报审批重要事项通知》,称由于机构改革,所有游戏版号的发放将全面暂停,且并未通知暂停期限。
没有版号的游戏,意味着不允许上线运营收费。对于游戏从业者而言,此条消息堪称“噩耗”。小型游戏公司、低利润的游戏公司、抗灾能力较弱的“萌新”独立游戏业者愈发难掩焦虑。随着行业的不断吃紧,市面上甚至掀起了买卖手中现存版号的风潮。为此,新浪游戏特约记者@钻咖 认为“眼下这种情况,他们(小厂)要不然是把项目完全搬到海外去,要不然是抱大厂大腿求投资收购,要不然是改行。
”同时她还预测:“市场上的游戏项目会进一步向大型高付费集中,小规模、新类型的尝试会越来越少。”附加“暴击”(一):网游总量调控,行业专项税或将开征。8月30日晚间,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了有关《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的通知。其中国家新闻出版署将实施网络游戏总量调控,控制新增网络游戏网运营数量,探索符合国庆的适龄提示制度,采取措施限制未成年人的使用时间。
次日,游戏公司股价应声下跌,美股挂牌的网易股价跌超7%,创下2016年6月1日以来新低。而腾讯31日股价下跌4.9%,一天市值蒸发1300多亿元。(图片源于东方财富网)8月,腾讯总裁刘炽平为缓解投资者焦虑时,曾透露过所谓的游戏“绿色通道”(“付费接口技术测试”),即不提供版号也可以让游戏上线一个月并支持商业化试运营。
但据多家媒体报道称,中国监管机构已停止该通道的审批。9月5日,据南方都市报报道,除了游戏总量控制外,未来还将有游戏版号配额制和游戏行业专项税,后者类似于烟草税。据业内人士表示,每款游戏可能将会征收35%的税款,而棋牌类游戏将率先被调控。附加“暴击”(二):资金来源受限,海外迁徙或成趋势。据悉,国庆前夕,作为游戏行业领头羊的腾讯,已着手对企业组织架构进行调整,试图从游戏企业转型文创企业,以游戏之外另谋出路。
10月下旬,证监会向国内券商下发《再融资审核财务知识问答》与《再融资审核非财务知识问答》,文件指出上市公司募集资金原则上不得跨界投资影视或游戏。自2015年股灾以来,国内中小游戏公司的资金来源受到进一步缩紧。10月30日,@21世纪经济报道 发博“【游戏人薪资大起底:近四成从业者月薪过万,硕士14000元起】”,表示由于中国对游戏版号发放的暂时“冻结”,游戏公司纷纷将目光转向海外,海外市场的竞争空前激烈。
微博网民@魚小凡Vicky 反映部分游戏大厂正在走向海外,二次元游戏在日韩较受欢迎。例如,《恋与制作人》在韩国,《荒野行动》在日本都取得了较好成绩。行业“暴雪”?网民:有争议也有隐忧。当游戏产业的周期性调整碰上政策收紧,有部分网民认为限制游戏总量,不如寻求机制改善。他们提出虽然游戏限量,但只是选项少了。
而保护青少年更需亟待从根本问题出发,在游戏机制与家庭教育层面寻求改善策略。受“游戏凛冬论”的笼罩,部分网民认为优胜劣汰之下,游戏大厂尚可维持体面,小厂则无奈徘徊于生死线左右。因此,只有品质较高的产品才有胜算笑到最后,而出海寻求自救将成为部分游戏公司为数不多的选择。由于动漫产业“爆雷”、游戏产业收紧,部分网民还将整体行业经济情况进行对比热议。
如果没有了游戏,社会会怎么样?是好了还是坏了?
谢邀!目前,很多人都在呼吁关闭游戏,原因是为了孩子不再沉迷于游戏瘾。因为孩子和青少年沉迷于游戏之中,已经不能自拔了,家长几乎到了,束手无策的地步。如果让孩子和青少年戒掉游戏,就如同和戒掉毒品差不多,游戏的魅力,对孩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孩子会承受很大的精神痛苦和伤害。孩子的父母看到孩子,是不是能狠下心来,帮助孩子彻底戒掉游戏瘾,也未可知。
如果真的关闭游戏,社会可能会被拖入困境和乱局中。 所以即使游戏对青少年危害很大,也不能轻易关停所有的游戏。好像不可能的,可以采取措施控制关闭,一些对孩子和青少年,危害很大的游戏,并且限制孩子玩游戏的时间。玩游戏是把游戏里的东西,代入到自己生活的各个方面中去。所以必然会从游戏中,得到现实生活中得不到的体验。
手机行业的冬天来了吗?2019年国内手机出货量下降6.2个点?
谢谢您的问题。这个数据推不出手机行业的冬天。只能证明5G展露头角。根据数据,2019年国内手机总出货量3.89亿部,同比下降6.2%,这是在5G手机1376.9万部的情况下发生的。2019年上市的新手机573款,同比下降 25%,这是在5G手机推出35款的情况下发生的。只能证明:第一,5G手机已经进入市场并被初现市场业绩。
第二,非5G手机销量下滑较大,是等着换5G手机、手机质量好无需换、5G网络与套餐不完善,还是经济不景气不想换手机,都没有明确的说法,不能说手机寒冬期。国产手机冬天不存在。第一,2019年国产品牌手机出货量3.52亿部,同比下降4.9%,低于平均降幅,说明国产手机比较抗跌,不算很差。第二,在国内国产手机出货量的90.7%,是用户信任支持的结果。
第三,2019年12月集中上市了35款新机型,大部分是国产手机,销量也集中在下半年几个月内,说明国产手机2019年重心转移至5G酝酿憋大招,用户等待并出手。从去年底开始,5G手机出货量明显增加。明年情况没说清。根据数据,5G手机出货量的市场份额是3.5%。那么问题是,国产5G手机目前市场份额是多少?明年会有多大需求?华为等国产手机厂商会有什么预期?这些不说清楚,感觉就像国产手机遇到“冬天”。
“校长光环”之下的熊猫TV倒下了,直播行业的冬天已经来临了吗?
中国直播十五年,有的人说弹指一挥间,也有的人说十五年足够改变很多东西;事实上,线上直播经历的四个阶段同时表示着大环境和需求的转变。从最初的PC端秀场模式开始,歌舞表演和一些暧昧的衣着代表人最原始的需求;同时第一时段的主播大抵是真实的,她们不会虚构人设,没有团队。而第二三阶段的主播,更多的是构建某种人设,同时配合着团队和一些流量推手,通过炒作的形式来吸引眼球。
第四阶段的主播拥有一整套完整的造星流程,地推和网推套路化。而线上直播的形式,则由单一变得多样化,游戏、户外、唱歌等等。文创产业最坚实的基础一定是经济的发展。随着经济的持续大热,文化产业、服务业、游戏产业链条的形成使得整个线上直播蓬勃发展。而热门主播则由之前的真实转为虚拟人设,比如塑造直播形象 ,隐瞒结婚生子继续做直播间情人,接受打赏。
这其实也反应了人与人的关系:从初期的彼此信任转变成了虚拟情感的需求,即虚拟完美人设带来的满足感。现代社会,每天的节奏都很快,人们很难得静下来好好社交,于是把希望寄托在线上;直播平台的主播和观众通过弹幕等弱链接形成了一种虚拟形态的供求关系,提供的产品则是某种心理感受,所以有的人大量的打赏——本质上还是孤独。
孤独让人需要被认同感放大,人们从没有像现在一样渴望荣誉。还有人说直播平台气数已尽,再难回到辉煌。也有人不认同这一观点。首先秀场到今天依旧是人声鼎沸。像这样的需求并不存在消失,只是存在升级,升级是包含之前需求的而并不是剥离出来 ——这就是为什么现在多种内容并存的原因。直播平台缺的不过是一个爆点,一旦有天,新的爆点出现,资本仍然还会蜂拥而至,春意盎然。
有趣的是,在熊猫关闭后,仅剩的两大直播平台斗鱼和虎牙都接受过腾讯投资,可以看作是腾讯旗下的产品。直播功能受限是所有平台的短板比起斗鱼、虎牙等游戏直播平台,短视频平台上有文字、图片、语音、视频直播形式,看似丰富,但最为关键的视频互动直播一直无法实现。腾讯作为中国社交、游戏界的霸主,近年来,分别在在电商、支付、短视频三个领域都遭受到了对手的重击。
2023-12-25 / 1.0.3
2023-12-20 / 1.1
2023-12-19 / 6.0.1
2023-12-19 / 6.0.1
2023-08-25 / v3.1
2023-08-25 / v1.0.3
2023-08-25 / v1.0.1
2023-08-25 / v2.19.1
2023-08-25 / v1.2.0
2023-08-25 / v2.0.1
2023-08-25 / v1.5.1
2023-08-25 / v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