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8月3日),小米发布了最新的小米游戏本八代增强版。在配置方面,这一次小米笔记本能说的并不多,小米游戏本这次有四个版本,分别为i716GBGTX1060256G 1T(8999元)i78GBGTX1060128G 1T(7999元)i58GBGTX1060128G 1T(6999元)I58GBGTX1050ti128G 1T(5999元)这个配置其实也不错,有一个非常尴尬的缺陷,就是小米游戏本顶配采用了i77700HQ,要知道,小米游戏本发售不久,第八代标压的i7笔记本大批量上市,i78750H笔记本随处可见,这对于只采用了第七代标压处理器的小米游戏本而言是一个冲击。
小米游戏本怎么样?
昨天(8月3日),小米发布了最新的小米游戏本八代增强版。我入手的是3月底发布的游戏本,今天正好看到这个问题,就再说说这个增强版的“前辈”吧——小米游戏本相比较于最初的小米笔记本 Air 以及去年的小米笔记本 Pro,还是沿用了金属极简设计风格( 并不是全金属 ),质感不错,四边的边角比较圆润,触控板口也没有割手的感觉。
这次小米游戏本的做工和设计上有了一定的进步,虽然是游戏本,但是整机给人的感觉像是加厚版的轻薄本,没有传统笔记本那种张牙舞爪的造型,比轻薄本又稍微厚重一点,就像是雷总所说的一样,可以带去上班的游戏本。不过当你使用完一段时间后,绝不会有这样的想法。因为小米游戏本净重 2.7kg,加上电源适配器共 3.4kg,随身带着真的很重。
。。( 我出差带了一下感觉到了绝望。。。)A 面继续采用了无 Logo 的设计,能够为了避免尴尬,还能够方便个性化定制。当然,我觉得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卖贴纸能赚钱。天线带采用了比较隐蔽的凹槽设计。( 这是小米笔记本 Air 的贴纸,游戏本的应该也快上了 )B 面是一块 15.6 英寸,72% NTSC 色域的 IPS 屏幕,分辨率为 1920*1080,屏幕亮度为 300nit,可视角度为 178 度,屏幕边框为 9.9 毫米,屏占比为 81%,当然这个屏占比并不高。
值得一提的是,小米游戏本的这块屏幕与小米笔记本 PRO 上面的屏幕是基本一样的,而偏向于专业需求的小米笔记本 PRO 的屏幕经过实测和市场公认是比较细腻的,足以应付大部分的设计需求,所以小米游戏本的屏幕比较良心。但是像华硕的飞行堡垒顶配系列都已经采用了 120Hz 刷新率的电竞屏,所以在屏幕方面小米游戏本还有一些需要提升的地方。
小米游戏本这次的设计还是比较独到的,在 A 面和 B 面之间采用了隐藏式的转轴设计,这在游戏本当中的设计是比较少的。因为传统游戏本都是那种傻大笨粗,不过仅限于游戏本中设计出色,如果放在整个笔记本市场上,惠普幽灵 Spectre 也曾经采用过这种隐藏式转轴设计,不过那是轻薄本。C 面能这次小米笔记本的进步还是比较大的,键盘这次采用了 1.8 毫米的长键程,回弹力度与手感比较出色,并且在键盘表面有略微的凹陷,能够让手指更加贴合。
不过小米游戏本的关机键比较生硬,这应该是为了防止大家误触故意设计的。当然,作为一款游戏本,在灯光方面必须炫酷,小米游戏本采用了四分区的炫彩背光键盘,并且在 D 面左右还各有灯带,可以通过小米游戏盒子来调节这些灯光的颜色,非常酷炫。而在键盘的最左边区域,还设置了六个按键,其中有五个按键是自定义编程按键,通过小米游戏本自带的小米盒子,就能够自动设置这几个按键的功能,你可以把其中某一个按键设置成一键叫外卖。
。。而最左上角有一个按键则是龙卷风按键,只要按下这个按键,风扇就会全速运转帮助你散热。有一句话说得好,一般玩家看配置,高端玩家看散热。这次小米游戏本在散热方面可是下了十足的功夫,它内置了 3 2 大直径的加热管和包围式的布局,S 型涡轮金属扇叶和 12 伏的驱动马达,实际散热效果也确实不错。看看D面这个大大的散热设计,我有点担心面包屑都能进去。
。。在接口方面,这次小米游戏本的接口也非常的丰富,有四个 USB3.0 接口,一个 USB C 接口,耳机与麦克风接口,HDMI 2.0 接口,千兆网线口,三合一读卡接口,基本上能够满足各种需求,但是依然没有雷电 3 接口,这么贵的小米比笔记本希望在下一代上能够配备雷电 3。在配置方面,这一次小米笔记本能说的并不多,小米游戏本这次有四个版本,分别为i7 16GB GTX1060 256G 1T( 8999 元 ) i7 8GB GTX1060 128G 1T( 7999 元 ) i5 8GB GTX 1060 128G 1T( 6999 元 ) I5 8GB GTX1050ti 128G 1T( 5999 元 )这个配置其实也还不错,但是有一个非常尴尬的缺陷,就是小米游戏本顶配采用了 i7 7700HQ,要知道,小米游戏本发售不久,第八代标压的 i7 笔记本大批量上市,i7 8750H 笔记本随处可见,这对于只采用了第七代标压处理器的小米游戏本而言是一个冲击。
(顺带一提,8月3日的CJ上发布的最新的小米游戏本八代增强版,采用了i7-8750H,配合新升级的DDR4-2666高速内存,性能会有所提升。)毕竟著名牙膏大厂 intel 首次为笔记本开启了六核心的大门,这对于玩家来说诱惑还是不小的,如果是专业需求,做一些设计工作,渲染之类,非常考验 CPU 的地方,那么 i7 7700HQ 和 i7 8750H 还是有不小差距的,但如果是买来玩游戏的话,差一代 U 还是能够接受的,显卡没落后就 ok。
顺带提下测试数据。鲁大师跑分 308351 分、AS SSD Benchmark 读写速度2647M/S、写入 1280M/S、CINEBENCH R15 CPU 部分是 726 cb 都还算是不错的数据。最后总结一下,小米游戏本的优缺点,优点:做工精细、键盘手感出色、散热良好;缺点:没上 8 代标压,专业能力减弱,风扇口过大,容易进杂物,没拆机经验的小白用户不建议入。
如何看待《明日之后》这款手游的评分仅有2.1?
《明日之后》手游安卓服开放之后评分一路下跌,看了大多数玩家吐槽的问题都是因为服务器进不去和无限的排队等待。其实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首发当日我也没进去,每次打开前面都有几十万人在排队,这给玩家带来的是失望!而更失望的是网易团队维护了那么久,玩家早就失去了耐心,打分低是很正常的现象。现在服务器修好之后,评分仍未增长,个人玩了之后觉得,这款游戏感觉后劲不够足。
DNF手游开服表爆出,游戏将在28日开测,怎么评价这款游戏?
近日,越来越多关于DNF的消息汇聚在了一起,而这些消息都直指“DNF手游将于3月28日进行不删档测试”,甚至出现了具体的开服时间表,但事实可能并非想象般美好。「图为所谓开测表」其实,关于明天是否进行不删档笔者也是知之甚少,但对于DNF手游的看法,我有一些自己想说的东西。 笔者此前参与过DNF的测试,就我个人体验来说,我觉得DNF手游完成度一般。
60版本与游戏优化 以笔者参与的测试为例,那是我第一次看到“怀旧”可以成为“烂优化”的借口。「图为DNF手游」DNF手游的优化画面表现着实一般,如果单纯的想要还原60版本,大可还原关键设计就好,没必要将游戏画面也一并搬入手机。更重要的是,游戏整体画面颗粒感十足。如果不是DNF这三个字母,我一度怀疑这是不是某款像素风游戏。
DNF手游的优化就我的体验来说,DNF手游的优化着实一般。这导致游戏流畅性缺失,间接致使技能衔接不够流畅,甚至在快速甩技能跑图时,能感受到明显的卡顿。再加上“只比像素好一点”的画面表现,使游戏宛若半成品。「图为DNF手游」作为一款本以画面为买点的作品,DNF手游画面差,优化差尚可忍受,但自由交易的缺失就不能原谅了。
再者就是上段说到的搬砖表现,目前DNF手游时不支持搬砖表现的。游戏内只有经济内循环,还没有开放式的经济系统。当然,现在没有不代表未来没有,毕竟搬砖是DNF端游最大特色。而健全的经济系统是DNF能火数十年的主要原因,如果手游采用同样的经济系统,注定又将是一个爆款。 「图为DNF手游」不管是端游还是手游,60版本在无数DNF玩家心目中,无疑是最为经典的。
《明日之后》安卓版开服首日排队人次高达2475W,网易官方公开道歉,你怎么看?
炒作,全都是炒作,这个游戏真有那么神?别说昨天开服了,半夜都得排队,今天早上也一样需要排队,我只昨天傍晚排了很久的队进去玩了一个多小时,游戏真的非常一般,以下说说我对这款游戏的看法。玩法这也是游戏最大的卖点,题材新颖,末世生存类的网游,作为一款网游,我体验了一个多小时没有和其他玩家有任何互动,很多地方都是单机模式,除了快乐001有玩家,你自己的家园还得自己慢慢建造,这不是我喜欢的游戏类型,可能有的玩家喜欢吧。
画质没有吹的那么神乎其神,只能算不错,660cpu带不起电影画质,有些卡顿,高清无压力,看起来也就是那样,并没有吹的那么真实,光影效果处理的还算可以吧,也就和刺激战场差不多的水平,离真实感还十万八千里,不要抱有太高的期望。排队就是恶心的营销手段这都什么年代了,还能出现游戏服务器容不下玩家的情况?搞了几台486吗?而排队竟然能高达几十万人,预估时间更是差误离谱,显示2分钟能让你等两个小时,这个东西如何预估?你知道别人什么时候会退出游戏?就是让玩家以为这个游戏很火,玩的人很多,勾起你的好奇心,让你怎么也得进去玩玩看看,好了这下玩大了,玩家们都看透了,口碑也遭了。
2023-12-26 / 1.4.08
2023-12-26 / 1.4.08
2023-12-26 / 1.4.08
2023-12-25 / 1.0.3
2023-12-20 / 1.1
2023-12-19 / 6.0.1
2023-12-19 / 6.0.1
2023-08-25 / v3.1
2023-08-25 / v1.0.3
2023-08-25 / v1.0.1
2023-08-25 / v2.19.1
2023-08-25 / v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