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英雄萨姆》厂商Croteam公布了“大逃杀”类游戏《人渣(SCUM)》的全新演示,演示中主要展示了游戏的跳跃和攀爬机制。另外,还能看到游戏的人物自定义设计,以及装备和战斗系统。
《人渣》新演示:网页链接
在游戏中,监狱的囚犯们被投放在一座荒岛上求生,在这里不仅要面对僵尸,还有来自其他玩家的杀意。不过这场真人杀戮秀会提供各种武器装备,一名身着囚衣来到此地的犯人,搜刮一阵后马上就能武装到牙齿。游戏中的战斗也因此更加自由,从野蛮的肢体搏斗,到装备精良的热武器战术对决都能实现。
瞬间变“武装突袭”
《人渣》在许多方面的设计都非常写实,比如人物的体重身材和装备物品的重量,都会影响行动速度和身体灵活性。不过人物的各项数值是可以提升的,所以玩家可以通过游戏不断提高自己的基础能力。
瘦子和胖子的行动速度不一样
《人渣》将在2018第一季度登陆Steam Early Access。
高清视频画面:
部分素材来自网络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2018年5月11日零时,宇宙联盟计划生育办公室执行主任灭霸正式上线,他抠了抠鼻屎,然后搓了搓……
啥也不说了,马上就是“头七”了。
洛基送一血、浩克打酱油、星爵坑队友,看完“复联3”简直对全世界失去信心。
急需一部战争片来止止血!
无名战士 ★★★★
推荐理由:最真实的战争片
时 长:180min
观看地址:土豆视频
二战时期,芬兰站队德国发动了对苏联的战争,旨在收复上一场战争中失去的领土。最终,在德国战败后,芬兰无条件求和。
《无名战士》长达3个小时,主要分为5个时间段进行,如实反映了战争中芬兰士兵们的状态。(看清楚,是如实反映。)
1941年6月,宣战;
1941年8月,进攻取得效果;
1941年10月21日,攻占苏联城市;
1942年1月,进攻受挫,撤退;
1944年7月,最后的防线。
说句实话,这部电影一刷的时候根本没看懂。战争场面确实真实,但冗长的影片、平淡的剧情,真心让人提不起兴趣。
看完后,也完全搞不懂影片说的什么,更别提理解片名“无名战士”了。
但,二刷后才发现,我还是太年轻。
掰开了、揉碎了,一点一点把刚愈合的伤疤揭开给你看,粉红的嫩肉中鲜血汩汩流出……
这,才是《无名战士》。
二刷后,君君才悟到些许东西。在任何一场战争中,都有三种类型的人:
一是主战派,或为权、或为利,他们崇拜战争,甚至主动发动战争;
二是厌战者,他们经历过战争,所以对战争有更深的主见,通过自己的方式反对战争;
三是普通人,他们被战争裹挟着前行,历经战争洗礼后,他们会借此成为新的上层或是厌战者。
而导演,则着力刻画了这三个群像,给我们揭示“反战”的主题。
▌主战派
影片中出现的少尉军官代表主战派,他们有为国效力的勇气和想法,但更多的感情驱动是自己的既得利益。
而一旦战争失利,要么破罐破摔、要么干脆放弃。
主战派,永远是失利的战争中最懦弱的一方。
初上战场带着哭腔下命令,不敢冲锋;
战争取得成果后的意气风发;
败局已定后甚至流露出“受伤就能离开战场”的懦弱想法。
▌厌战者
影片中代表厌战者的是个金胡子的魅力老男人,他参加过“冬季战争”,更深切的知道只有杀戮才能阻止杀戮,只有战争,才能终结战争。
所以,这个身经百战的老兵再度参军,再度杀戮。
(这老男人真TM有魅力)
对命令一副无所谓的态度。
对上级的不满直接反驳。
但战术基础、打仗方法却真是一把好手。
而对战争,他的态度则是:
你想成为英雄,我才不在乎那种事,只有需要时才前进,否则就趴着,我们来这里不是为了被杀,而是杀戮。
▌普通人
战争中受伤最多的永远是普通人,所以影片用新兵蛋子来代替这个群像。他们没有经验,会因抬头过高而被爆,也会因盲目冲锋而死。
但在战事尘埃落地之后,镜头依次扫过这些久经战火的新兵,君君却读懂了导演的意思——
一场战争的结果,其实完全取决于这些普通人。
只有他们全部变成厌战者,战争才算真正结束。
所以我们才能各带情绪的看到这场战争中普通人的成长。
屠杀俘虏。
主动把枪放在受伤战友的身边。
最有意思的是在影片的最后一战中,曾经的新兵用当时老兵清扫战壕的方式解决战斗。
新兵成长了,变成了老兵。
而老兵代表的恰是厌战者。
可以说,如果看懂了,那么3个小时的《无名战士》看下来,会很过瘾。
因为它就是一场完全真实的战争!
比以往战争片更进一步的是,影片通过战斗时场景和战斗外场景两个方向整体描绘了一整场战争。
在君君看来,论燃和炸,它或许不如《红海行动》;但论真实和全面,更胜一筹。
据说,影片是用实拍和二战史实的纪录片拼接而成(并未实锤)。
所以《无名战士》的真,确实令人发指。
除却各种标准战术,导演对战场环境的细节把控也令人赞叹。
战争中飙射的弹壳。
(砸到镜头上的弹壳)
战场上的悍兵。
双眼被炸时的惨烈。
如果说战争是一个龙卷风,那么随之被扯动的就是整个社会。人心、死亡,将完全不可预测。
《无名战士》非常宝贵的一点就是毫不避讳这些战场外的写实场景。
攻占苏联城市后的**,这是混乱。
因好感而出轨的地方女人,这是欲望。
争取假期回家照顾妻儿的老兵,这是责任。
死后被扒光取暖衣物的普通人,这是死亡。
3个小时时间,足以展现太多东西,又真的不够完全铺开。
因为一场战争所造成的影响,真的不是区区几个小时就能够看尽的。
这场持续3年的继续战争,被极度压缩在3个小时,战场内外,留给我们太多感慨。
最难受的是,导演偏偏用一种最直白的方式把这些感慨甩在你面前,却不教你如何抉择。
战友受伤、疼痛欲死,你会把枪给他吗?
撤退时,带武器,还是带伤员?
必败之战,上级枪杀战友逼你死守阵地,守吗?
这些问题,太难。
或许,只能用电影中的一句台词来安慰自己:
战争对双方来说都是可怕的,是谁发动的已经不重要了,所有经历的人都会受难。尤其是那些从来不伤害别人的人,比如儿童。
作者:David Fear
译者:奥涅金
校对:Issac
来源:《滚石》
究竟哪部电影会在他妈的匹兹堡举行首映?
具体来说,究竟是哪部电影,会在十月某个周六的日场,为了以青少年为主的观众群体,在匹兹堡举行它的首映?
这些年轻人们,在过去可能是富尔顿剧院的常规观众,他们觉得自己会看到某种差别不大的恐怖电影——电影的标题包含着「死人」,所以他们假定也会有某种怪物潜伏在电影中——在每个周末,当他们掏出自己的钞票准备消遣的时候,他们要看的常常就是这样的东西。
另外,这部杂凑的、超低预算影片的制作人员们,以匹兹堡为基地,用七个月的时间断断续续在这里拍出了这部粗粝的黑白片。
所以,这部影片为什么要在这里举行首映?为什么要给这些想要被吓一大跳的未成年人放映这部作品?
想象大多数青少年观众呼喊、啸叫、吵成一团的样子是很有趣的——当灯光熄灭,银幕上出现一个漂亮的年轻女人芭芭拉,和她拙笨的哥哥一起在墓地里游走,背景音乐里隐藏着无可名状的凶险。
我们可以想象,当一只怪物蹒跚着向他们靠近,那个哥哥用波利斯·卡洛夫式的声调说着「它们来捉你了,芭阿阿阿——芭拉」的时候,人们是怎样尖叫的。
当这个奇怪的家伙试图用嘴去噬咬这一对兄妹,让芭芭拉在逃跑时被迫甩掉了鞋子,只能赤脚逃命的时候,人们或许会发出一阵勉强的笑声。她一直在逃跑,直到发现了一幢可以驻足的屋子。
很快,其他人加入了她,而在被木板封住的房门之外,那些「食尸鬼」的数量也在不断倍增。他们试图抓住被困在房子里的人们,他们的胳膊贪婪地揽住他们遇到的每一个人。这些生物非常饥饿。
最终,他们将开始吃人。座位上的孩子们就不会再发笑了。或许他们会哽咽、哭泣。这个周六,不再是一个快乐的恐怖片之夜了。这就像是一场活生生的噩梦。
这一切都发生在五十年前,在1968年十月一日,乔治·A·罗梅罗的《活死人之夜》在一个平凡无奇的下午举行了它的第一场正式放映。我试图复原的这种观影经历,将在此后被频繁地重述:罗杰·伊伯特在1969年的一次日场放映之后,描述了一个相似的场景。
《活死人之夜》(1968)
在他的那篇影评(或者说现场报导)中,观众们就像是遭受心理冲击之后,患上了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孩子。不过,在那时,这部影片已经被美国影院业主联合会评为「年度剥削片」(这也能算是个奖项?),而它的「恶名」也像病毒一样开始传播。
不过,当时的人们还没有意识到他们看到的影片到底是什么级别的东西。直到它开始在汽车影院、磨坊电影院(译者注:专门放暴力或粗制滥造的电影的影院)放映,开始入驻午夜场的长期院线,甚至进驻现代艺术博物馆……
很快,这部罗梅罗的公司出品的小破玩意儿,成为了有史以来取得最大商业成功的独立电影之一。在那时,摄影棚之外的电影还是规则的例外,而这部影片居然创造了一个亚类型。至于其他的事情,我想已经众所周知了。
这部影片的制作模式,是距好莱坞千里之外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让一切都显得无懈可击;它看起来就像是从某块石头底下掘出来那样粗粝,而这反而为它那粗野而病态的风格增光添彩。它的背景故事值得所有恐怖电影和独立电影的制作者学习。
在布朗克斯出生的罗梅罗,在拍摄过一段时间的工商业短片和《罗杰斯先生的邻居》的某些段落之后,与约翰·A罗素一起创作了一部恐怖片。在几易其稿之后,喜剧元素被滤出了剧本。
他们自称受到了E·C·西格的漫画、B级片、理查德·马特森的小说《我是传奇》和希区柯克的《群鸟》的影响,虽然罗梅罗——他曾担任《西北偏北》的制片助理——在之后对这部希区柯克的作品提出了异议。他们组建了一个名为「第十影像」的制片公司来制作这部影片。
《群鸟》
他们等到每次有余钱的时候,就拍下一个镜头。当没有人愿意发行他们的影片,除非他们改掉悲剧性结局的时候,他们把影片带到了华得·理瑞德集团,这是一家独立的发行商。他们完整地保留了这部影片的阴郁,让它成功面世。
「发行商没有让他缓和、粉饰影片的社会意识」,这句话摘自当时有关这部影片的新闻头条——这当然出自当年十月份的报纸。备受好评的演员杜安·琼斯是一个非裔美国人,他作为主角的领导力,并非体现于传达某些观念,而在于采取了某种精英政治;据罗梅罗所述,这个演员单纯就是本这一角色的候选人中,最具才华的人选。
当人们发现自己的敌人是一伙饥饿的死尸时,这位绅士成为了那幢农舍中的领导者。最终,当全部由白人组成的民兵团与他小心翼翼地对峙时,他被士兵击中头部而死。当导演驱车前往纽约,准备与潜在买家谈话的时候,有人在广播中宣布,马丁·路德·金被暗杀。
梅罗梅在之后表示,这一暗杀消息给听众造成的惊骇感,正是他安排角色的去向时,想为观众带来的感受。即使用黑白两色来呈现惊悚,更多地是一种预算上的要求,但是,(在那部无价的纪录片《美国夜惊魂》中)导演表示,「崭新的东西就存在于黑白之中」。
《美国夜惊魂》(2000)
当他们行军穿过田野,击毙那些活死人的时候,很难不令人想到越南战争。每天晚上,这种「电视战争」都在人们客厅里的屏幕中上演。「我所有的僵尸电影都是它们所处时代的某种缩影」,2010年,罗梅罗对记者如是说道。
如果《活死人之夜》早十年公映,它将成为麦卡锡寓言中的一员(你的朋友和邻人可能会背叛你!);如果晚十年放映,它将融入嗜血恐怖片的浪潮,可能会成为一个「叫醒绵羊」式的隐喻(参见1978年的《活死人黎明》)。
《活死人黎明》(1978)
但《活死人之夜》恰恰是属于它的时代的电影,属于那个美国历史的特定时期,与某种混乱、无序的魔力交缠在一起。
如果我们在今天重看这部影片,凭借后见之明,可以学到一些历史的教训。不过,即使在一大堆其他的僵尸片过后,在那复活的死尸咀嚼着内脏的场景中,我们仍能看到一些真正令人感到不安的东西。
在《活死人之夜》上映日的五年以前,赫舍尔·戈登·刘易斯通过喷溅的红色浓浆,为世界带来了「血浆片」,他也采用了新闻影片式的手持镜头。即使这部影片将社区大学戏剧社级别的化妆技巧,应用到其中一个赞助人提供的内脏上(当然,他是个屠夫),但是那种恶心的感觉,那种目睹禁忌、错误之物的观感,从来不曾放过它的观众。
即使当小女孩在一个地下室里袭击她的母亲的时候,你可能会提出质疑(明明稍微恐吓一下就足够了,为什么她非得用铲子杀掉她?),这一段落中仍旧回响着某种的的确确令人不安的恐惧感,它曾被压抑,但终将归来。那则新闻为我们带来的惊惶已然消散,但惊惶本身,将永远长存。
所以,去吧,沉浸到「活死人」系列影片与欧洲剥削电影之中,那些影片里充斥着腐化的怪物;在丧尸片中,去体认属于你的生死时速,找到迅速传播的细菌,与缓慢蹒跚的丧尸之间的平衡点——让一千部僵尸启示录爆发吧。
但是,当你重返罗梅罗的影片标识的起点时,你会发现自己慢慢坐上了首映时的观众席,成为了那些孩子中的一员。
看到墓地场景时,你会因那哥特式的阴郁和那个笨拙、僵硬的男人而嗤笑。但这笑声是为那小火慢炖的恐惧作铺垫的。接下来,我们可以听到你的尖叫声。这起始于一只饥饿的食尸鬼,在匹兹堡城外懒散地站立着。它最终将一口一口地吞噬这个世界。
合作邮箱:[email protected]
微信:hongmomgs
国产剧7.8分挺高,但痴迷「情节反转」也是现在的一大毛病
最近有一部大放异彩的国产片,探讨了年轻人生存的艰难
终于轮到我写《霍元甲》! | 国剧经典
《电影日子·2019电影历》
365天,365部电影
极致美学设计,增加生活的仪式感
和我们一起
把日子过成电影
扫描二维码
进入虹膜微店购买
有一种类型片,世界在向上,我们在下沉。
有一种类型片,世界的,和我们的隔着无法跨越的鸿沟。
有一种类型片,一次次推翻我们对它的认知。我们以为它已经臭大街了,但每月片单,还是能看到它的分身。
也许你猜到了——
对,国产恐怖片。
哈?
今天的国产恐怖片还有人看?
今天的国产恐怖片变怎样?
Sir今天就给你们说说。
从上周,9月14日上映的一部新片说起——
《怨灵3》
海报,一如既往的腥。
——国产恐怖片最恐怖的也就是海报了。
《怨灵3》?没听过。
Sir在想,前两部得多卖钱,才能拍到第三部。一查,第一部1800万!第二部1100万!
票房逐步走低,口碑不降反升。
第一部评分3.8,第二部升了一点点,0.1。按这趋势,第三部一定能涨到4分!
有过被坑经验的观众一定知道,国产恐怖片经常“创新”,明明这个词早就认识,但他们一用上,我们就懵逼了。
比如恐怖;比如诡异;比如,“鬼王”。
什么是鬼王?
顾名思义,鬼里面百里挑一,万里挑一的佼佼者吧。
但于国产恐怖片而言,“鬼王”就跟街边电线杆的壮阳广告一样,随处可见。
Sir不懂泰文,但Sir懂拼音啊。
这几个“鬼王”,明显不是同一个人!
怕不是泰国导演一拍国产恐怖片,就都成了“鬼王”吧。
抱着强烈的好奇心(吐槽欲),Sir摩拳擦掌,静候上映。
谁知,临门一脚,电影“跑了”,导演还发了亲笔信——
“由于某特殊原因,
这部电影在中国的上映时间将被迫延后。”
Sir为自己没有被虐而感到虐。
Sir被虐的胃口完全被吊起来了。于是,Sir打开了某视频APP,按华语、恐怖、2018三个关键词,怒刷了三部今年暑期档最新国产恐怖片。
分别是:《恐怖浴室》(6月8日上映);《姽婳》(6月29日上映);《细思极恐》(7月6日上映)。
看完,果然释然了。
——国产恐怖片还是那个鸟样啊。
画面,一如既往的腥。
今天的国产恐怖片,几乎无不陷入“软色情”的怪圈。
隐晦的,开着不痛不痒的“性玩笑”;直接的,动不动就把镜头往胸部屁股凑。
看这堪比飞毛腿导弹的“水滴”。
《细思极恐》
这花式“小心机”……
《细思极恐》
更不用说《恐怖浴室》(《恐怖游泳馆》续集?)这种刻意为比基尼而生的设定。
整部电影,女主有一半时间在泡澡,室内泡完室外泡,室外泡完室内泡……
Sir敢说,泡澡换成吃饭、运动、打游戏……丝毫不影响剧情逻辑。
所以泡澡目的性在哪里?
消费性,而且是用最最low的方式消费性,就是今天国产恐怖的金招牌。
至于真正落到实处的表演、气氛、故事……如你所预见,还是一如既往的不腥(行)。
十年前我们就知道,有审查这道“护身符”,国产恐怖片,100%没鬼。
Sir也都摸透了国产恐怖片的策略套路。
来来去去,无非三板斧——
醒来梦一场。
《恐怖浴室》
精神有问题。
《姽婳》
真人扮假鬼。
《姽婳》
如果非要说Sir在这次国产恐怖片回访,看到什么“进步”,那应该是抄袭(致敬)的与时俱进。
《恐怖浴室》这一段。
女主半夜惊醒,不由自主跑出房间,好像,看见楼梯下有什么奇怪的东西。
这东西似与黑暗融为一体。
关灯,现行。
开灯,隐身。
再关灯……
啊!
这开灯关灯的戏码,显然来自《关灯后》。
还是《恐怖浴室》。
也有一个类似《潜伏》的异界。但,因为“不能有鬼”,异界被修正为女主噩梦。
噩梦是她内心最深的恐惧,最大的秘密。
进入方法如此神奇。
一个心理医生通过摆弄一台电容箱,变压器,连接贴片组成的机器就行。
这仪器不简单啊!
不仅能进入潜意识,还能通过荧幕显示梦境内容!
显然,这又是站在《盗梦空间》的肩膀“创新”一把。
走完这过场,众人最后都进入梦境,发现女主最深的恐惧……
这时,《潜伏》的影子又若隐若现了。
——比如异界的儿童画等细节。
上为《潜伏》,下为《恐怖浴室》
上为《潜伏》,下为《恐怖浴室》
至于结果,你真的在乎吗?
弹幕代表Sir的心。
而,就是一部连逻辑自洽(更别说引人入胜了)都谈不上的电影,导演陆诗雨还敢说这是国产恐怖片的方向。
——烧脑。
狠抓剧本!不能是简单的神经病和做梦等等!最好是烧脑的开放式结尾!真正电影的故事结构!绝对不能最后简单解释为人为!
——摘自基点影视《2015年国产恐怖片大数据报告》
文章截图
好吧,你们又重新定义了烧脑。
说到陆诗雨,闻名不如见面。
认识一下?
对,《还珠格格》的柳青!
最近几年,他迷上拍国产恐怖片,并成为中坚力量,他手下共有《荒村凶间》《碟仙之毕业照》《恐怖毕业照2》(可能是同一部片,谁知道呢)等代表作……
这些电影,豆瓣评分最高3分,票房基本两三百万。
赚了还是赔了?
如果还能赚,或许是国产恐怖片最细思恐极之处。
讽刺的是,当我们溃不成军的同时,世界其他地方的恐怖片,这几年是一路高歌猛进。
单单去年,就有制霸北美票房榜首三周,甩开《生化危机:终章》《王牌特工2:黄金圈》的《小丑回魂》;有撼动大制作《银翼杀手2049》的黑马《忌日快乐》。
今年呢?
就这一两个月。
《遗传厄运》《修女》《曼蒂》……
这些电影,在大热大卖的同时,也在一步步拓宽恐怖片的边界。
以《遗传厄运》为例,就制造多维、诗化、隐秘、极简主义的惊吓。
“鬼”是恶魔派蒙,从未真正“现身”。
但音效(弹舌音)、灯光(蓝色光晕)是它现身的象征。
这些象征并非凭空而来。
它们源自美索不达米亚语系中,派蒙一词所包含的“滴答”释义。弹舌音每一次出现,都暗示了恶魔对整个家族的进一步渗透。
伴随着的,是观众递进的紧张情绪。
说白了——
它就在那儿,你看不见。
它就在那儿,你调动所有感官,也只能感受它的一鳞半爪。
场外,恐怖片的宣传方式也在升级。
温子仁《修女》,前些日子就将英国首映安排在伦敦西部的布鲁姆顿墓地。
坟头看鬼片?
会玩。
哎。
就说到这吧。
我们不是没有过优秀的国产恐怖片——
上世纪八十年代。
科幻邪典片《疯狂的兔子》;怪物恐怖片《毒吻》;犯罪侦探片《圣·保罗医院之谜》;探险恐怖片《天朝国库之谜》。
甚至,极具现实意义的《黑楼孤魂》,更是用一个神来之笔的结局,啪啪抽了当下的国产恐怖片病态的脸。
是谁主导了这些国产恐怖片的大倒退?
观众不傻。
《狼来了》的故事都听过。
“哈哈!你们上当了!哈哈!”“哈哈!你们又上当了!哈哈!”“哈哈!你们又又上当了!哈哈!”
行。
你玩你的。
市场就已看出风向。
据猫眼专业版数据统计,2000—2010年间国产恐怖片共上映了约27部,每年不超过5部。
2011—2013年均约有13部,票房最高为《孤岛惊魂》约9000万。
2014年国产恐怖片首次出现过亿恐怖片《京城81号》4.12亿。
似乎所有十八线导演都受到《京城81号》的刺激,从2014年开始,国产恐怖片数量直线上升,2016-2017年均(仅院线)就有约44部。
但今年,是自2010年以来,国产恐怖片上映数量第一次减缓(目前约10部)。
那些上映的呢?
票房也是一片惨淡。
《恐怖浴室》253.7万;《姽婳》75.6万;《细思极恐》149.6万。
可以看出,国产恐怖片,正在退潮,退烧,退骚。
尤其随着新规,电影线上票补国庆后全部取消,问,谁还会去看没有任何优惠的国产恐怖片?
就连那些骂国产恐怖片的文章,这几年,是不是都消失匿迹了。
你应该听过,一个人有三种死亡。
一是生物学上,心脏停止跳动,呼吸微弱……
一是社会学,在人际关系网里消失,从朋友圈蒸发掉……
最终的死亡,则是世界上最后一个记得你的人也死了,没人再想你,没人再提你,甚至没人再骂你。
套用这个逻辑——
国产恐怖片的死亡起点,是欺骗,是群嘲,是恨铁不成钢地骂。
而国产恐怖片死亡的终点,则是所有人都不再讨论它。
Sir真的不希望——
今天这篇文章,是烧给国产恐怖片的最后一张纸。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助理:安托方方
本文授权转载自
bookface(ID:bookface000)
为了好好生活,没有谁是容易的。
既便是传说中月入百万的网红,背后也有着你看不到的辛酸。
网红,一个新兴职业。
在很多人眼中,他们大概就是一群不用朝九晚五,熬夜加班,在网上发点视频、照片、文字就可以赚得盆满钵满的“神人”。
网红已经成为了很多年轻一代羡慕的职业。
我以后就玩快手,然后找个社会上的男朋友出钱买衣服和化妆品,要是火了就不用读书了,网红都这样。——来自知乎网友回答
但这个世上真的有如此简单的工作?
近日,《卫报》和《综艺》的记者,采访了几十名Youtube博主,及相关的行业研究者,发现在光鲜亮丽的背后,网红早已积劳成疾,千疮百孔。
大概从今年的5月份开始,在Youtube上陆陆续续出现的大量博主崩溃,要么宣布暂时离开,要么告诉大众自己已经筋疲力尽,甚至退圈。
(Elle Mills博主)
订阅接近百万的油管主Bobby Burns坐在中央公园的一块石头上讲述了自己最近遭遇一次心理健康问题;
订阅超过120万的创作者Elle Mills上传了一段视频,里面是他崩溃期间的纪录影像,他头一次将自己脆弱一面展现在镜头前;
订阅接近3000万,全世界第三火的油管主Rubén “El Rubius” Gundersen打开了摄像头,倾诉自己的崩溃和恐惧,并宣布要离开休息一下的决定;
(PewDiePie博主)
在短短的一个月里,除了像PewDiePie(6200万订户)这样的顶级博主,似乎每个网红都遇到了“感觉身体被掏空”的问题,而且越来越多的YouTube顶级创作者遭遇了心理健康问题。
(YouTube创作者大会)
在最近一次 YouTube 大会上,博主Hourigan站起来吐槽道:
我觉得,做 YouTube 的必须附赠免费心理咨询。还有,我已经开始吃药和治疗了。
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多博主崩溃?
有人认为,平台推荐算法可能是原因之一。
Youtube有一套自己的推荐算法,这套算法有两个重要评分项——频率和互动。只有不停地、持续地推出新作品的博主,才可得到更多的推荐。而一旦停止工作,就会排名下滑。
据悉订阅超过1万的YouTube博主更新频率应该为每天一次。
(一时火爆)不会让人轻易就做出牛逼的东西,粉丝期待的是持续性和不间断。没有这些,算法‘雷达’很快就弃你而去,所谓算法助力自然不复存在。
Lucy Moon也曾因为YouTube的算法走上绝境。
她是一位美妆时尚博主,有31.9万的订阅用户。她从大学毕业后开始自己的博主职业生涯。
(Lucy Moon 博主)
一开始她只是打算做两三个月,但是她的视频火了,她有越来越多的订阅和收入。于是她把博主当作自己的工作,成为一名职业YouTuber(油管人)。
为了获得更多的访客,Lucy不得不提高视频更新的频率。在2017年,她曾经连续两个月,每月上传30甚至31个视频。相当于她每天都要有一个新的作品出现在YouTube平台。
其中,她还要学习如何运营自己的社交账号,搜集、整理粉丝的反馈。从内容选定,视频录制,后期剪辑,都是她一手包办。
超大的工作量,带来了极大的身体和精神伤害。睡眠不规律,食欲下降,注意力涣散,最后她崩溃了。
我碰到了许多麻烦,正因如此,我现在做不了视频了。
但这些她的粉丝并不知道,她必须展现自己最好的一面。在社交网上发布一些完美的照片,有趣的句子,假装自己活得很好,非常好,但这些都是虚假的。
在网络上,像Lucy这样的网红有很多。在公众面前,他们是自由自在的,生活状态极好的人。
在YouTube平台上,每分钟都有400个小时的新素材出现,而算法要从中找到合适的推送视频,置顶在“推荐观看”列表上。
博主的收入,完全依赖于推广和订阅,一旦停止更新,算法就会把你剔除推荐榜单。正因如此,很多博主成为了算法的傀儡。
对此,YouTube官方的表示是:
你们不是在仓鼠球里不停奔跑的工作僵尸,你完全可以停下来,休息一会儿。
(YouTube推特回复博主崩溃问题)
很多人觉得YouTube的回复简直就是“站着说话不嫌腰疼”。
一个求量不求质的平台要求人去休息,真是太可笑了。YouTube 对自己一手打造的文化毫无责任感。
但是在没有YouTube算法的国内,网红的崩溃也依然存在。
去年11月,《王者荣耀》游戏主播“孤王”过劳猝死。
一个20岁的年轻人,因为每天晚上从12点直播到第二天早上9点。持续了几个月的昼夜颠倒作息,身体长期透支,导致了这一悲剧的发生。
网红的成功,依赖粉丝黏性和流量,而这些都是需要长时间积累的。
斗鱼主播吴文捷表示,主播都是经过长时间的工作、不断积累人气,才收获一众粉丝。
他们平均每天直播的时间超过15个小时,直播内容还要不断创新,有的户外主播要去不同的城市,做不同的体验,还要有好的体力。
每天超过15个小时,在电脑前直播。就算是直播聊天,也要说到口干吧。何况还有很多户外直播,对体力、精神消耗更大。
相对来说,娱乐主播的直播时长会短一些,一天有五六个小时。虽然看起来简单的聊天互动,唱歌跳舞,主播在镜头后面也花了很多心思。
除了工作时间长,网红崩溃的最大原因是自我挑战和自我突破。
第一次听到主播唱歌,观众觉得好听,打赏。第二次、第三次……如果你的内容没有创新和突破,观众会厌倦,离开。
喜新厌旧是人的天性,为了留住观众,主播们只能不断地挑战自己,突破自己。
吴咏宁,人称“国内极限第一人”的高空极限运动主播。他的工作日常就是带着手机,到各地高楼大厦挑战高空极限,而且是在没有安全防护的前提下进行。
(咏宁直播视频截图)
成为网红之前,他只是混迹于各个剧组的群众演员,一个飘泊多年的穷忙族。
当上网红之后,在他的“火山小视频”上,吴咏宁有100万粉丝,发布了300个视频,进行了217场直播,获得了55万火力值,按每10个活力值等于1元计算,有5.5万元。
走红之后,广告和商业合作接踵而至。然而,巨大的成就背后,藏着巨大的压力。
在一次高空挑战中,明知自己身体不适,仍然逞强挑战,最终脱力坠楼而亡。
据说出事前两天,有一个商家在和他谈合作,可能会有将近10万的报酬,而出事的那次挑战,就是这次合作……
其实,网红真的不是一份值得羡慕的工作。
除了网红,职业电竞选手也是很多95后羡慕的工作。今年亚运会把游戏《LOL》列入了竞赛项目,更是掀起了一股「电竞热」。
想想可以一天到晚带薪打游戏,再也不怕父母查房,对年轻人来说确实是非常理想的职业。
我要当职业玩家,天天打游戏。
职业玩家真的有这么好?
想成为一名职业玩家,首先要加入一个职业战队。而进入战队的门槛可是高了!
年龄不能太大,电竞也是吃青春饭的,19周岁以下。
要有一定能力,游戏等级不上钻石,也要上王者,擅长各种游戏角色的打法。
还要有天赋,心态要好……N多要求。
进入战队后,当然就是训练了。
张华鑫,00后,通过重重考验后,成为了LGD英雄联盟青训营的一员。他以为加入战队后,每天就是开开心心打游戏。
然而事实是,他每周6天,每天要面临长达12小时的训练,在电脑前一坐就是一天。
大多数战队俱乐部都有严格的作息表的。北美CLOUD9战队的选手日常是:10点起床,11点开始第一场训练赛。从早上11点开始到下午5点半,每天固定5场训练赛,每场接受后还有复盘、讨论、分析。中午2点只有1个小时吃饭的时间。
(北美C9战队宿舍)
至于薪资待遇方面,贫富悬殊。
一般青训营相当于人才培养,所以很多都俱乐部的青训营是不发工资的,或者发很少工资。
正式选手没出名前,每月底薪也就是大几千。一旦成为明星选手,就是高薪人士了,一年再不行也有过百万收入。
即使成为明星选手,也不是一劳永逸的,只要在赛场上出现一点失误,也会带来灭顶之灾。粉丝的声讨,俱乐部的责问,队员的埋怨……
电竞是一项竞赛,一个只能赢的行业。
作为一个新兴行业,电竞俱乐部的容错率比一般公司还要低。
而长期的训练还会对身体造成不可恢复的伤害,腰椎间盘突出、自发性气胸、肱骨外上髁炎、手指屈肌腱鞘炎、腕管综合症……
这些日积月累的伤害,更会在比赛上影响选手发挥,导致失误,甚至无法比赛。例如,前《英雄联盟》C9战队的选手Hai Du Lam,在2014年因肺部塌陷缺席了在巴黎举办的重要比赛,入院治疗。
(Hai Du Lam躺在病床上,依然努力训练)
没有人可以真正活得轻松。我们羡慕那些看起来轻松的人,扒开一看,哪个不是疲惫不堪。在人面前光鲜无比,或许背地里早已是强弩之末。
就算是波叔,每天也要坚持发文不是?
我们都活得不轻松,这就是生活本来的面貌。
因为艰难,所以努力;因为奋斗,所以才有获得幸福的机会。
否则,人生和一条咸鱼又有什么区别?
今日心情 不易
认真生活,从来没有容易一说。
作者 | 俺就是波叔
推荐阅读
▼
(点击图片即可获取全文)
浪潮工作室长期招聘作者,稿费千字300到800
公众号后台回复“招聘”即可查看。
? 欢 迎 分 享 到 朋 友 圈 哦 ?
编辑 ? 邱小奕
浪潮工作室出品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一键置顶公众号 从此划船不用桨
点击“阅读原文”,观看更多精彩内容。
2023-08-25 / v3.1
2023-08-25 / v1.0.3
2023-08-25 / v1.0.1
2023-08-25 / v2.19.1
2023-08-25 / v1.2.0
2023-08-25 / v2.0.1
2023-08-25 / v1.5.1
2023-08-25 / v4.4.0
2023-08-25 / v1.0.03
2023-08-25 / v5.6.6
2023-08-25 / v1.2.20230810
2023-08-25 / v2.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