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建议船长(船长一出来就是英雄攻击无法后期再靠圣剑或屠龙改变)老手建议小偷(有些野外BOSS杀完就没了要靠小偷一直偷装备,有些不错像灵魂燃烧,日本刀),小孩(变态进化型,可以进化成很多职业,很有意思),前期建议建火焰炮台,然后自己去刷树林或者右边螃蟹什么的,量力而行,BOSS来了回去守下就OK,树人打不过应该是装备不够好,地图最右上角有黑店可以合高级装备,后面龙王开始才是这图的重点。
不太明白你的意思哈,喜欢游戏,
可以玩玩王t牌u对决哈,
这是一种玩起来比较轻松的感觉的游戏,
里面有着一百多的人物角色可以玩,
而且游戏里面的人物也是非常有特色的,
而且在这游戏玩累了还能去休闲区钓鱼聊天呀
我跟哥们一般都是三黑,最近都是在11平台玩的,基本通关队是4黑,黑铁刺偷。 小偷偷装备,铁匠合成,刺客刷野叠攻击,小黑一身高敏输出。 我哥们三黑二黑, 一般都是小偷+输出。三黑就是小偷+肉+输出。 1.22b版本你可以玩剑圣,有一个隐藏实力,最后爆出来,伤害爆炸杀boss像切菜。 1.22b版本,不朽守护+传奇护甲在右上角黑店合成 绝对防御 绝对防御+王室勋章+绝对防御卷轴=至高无上。其他的还有好多慢慢玩= = 出了这个就很肉了,然后就是冰龙那差不多打出龙头,出个屠龙者攻击转换龙属性,打到金龙还是可以的。我是比较难打死神,刚玩一个月不久,每次都灭在死神那。。 没铁匠很多神装合不出来,没小偷很多神装合成钱不够。。很尴尬,疯狂刷钱。 野boss勤刷就好。天启我们打的都很勉强。。新手刚玩的时候,1.22b版本有一些命令,比如单路出兵,比如杀boss命令你可以试试,游戏嘛~开心为主。
我不推对面塔,用弓箭手近1000的攻击出了两个不朽护甲,防守到巫妖就顶不住了。 很少有人能通关。 (局域网)至于怎么通关,就是前期在路口造个减防塔,然后在野区刷属性。 刺客我见过刷野通关,别的职业砍最后boss真心不好打。刺客刷攻击刷到2000左右那就是一个无敌的存在。如果是朋友一起玩,那就卡兵线,把别的路兵线卡到一条路上,这样刺客刷等级刷钱买装备。 (单刷)工人我也会点,在所有塔前面造1个帝国的支柱,后面造1个减防塔3-4个冲锋枪塔(带眩晕),然后在冲锋枪塔后面造远程塔(有多少钱就造多少钱的远程塔),后期的小boss攻击基本上都是远程的。造塔技能冷却的时候就去野区用炮台刷野,这个方法通不了关,但是很有乐趣,每次守的关数都不一样。 我这是单刷,没有队友配合,所有大神们不要喷我。
去帝国的英雄贴吧里呗,那里有很多大神的,我推荐嘛,小偷不错,六级了以后去偷盖亚的装备,具体请去贴吧找。望采纳
我个人喜欢用深渊魔王和恐惧魔王和死亡骑士一块用,死亡骑士加血,深渊主攻加造恶魔,恐惧主攻加造地狱火。我玩这个一般连军队都不用造,直接把钱买装备。对了,他们还要买球,可以打天空,省的吃亏。
没玩过。。 再看看别人怎么说的。
。。
竞技场 对于刚出生的英雄而言,竞技场真是个练级的最佳去处,新的英雄统帅几乎为0,如果想去打野,只能带少得可怜的兵,升起来自然要吃力的多,参加竞 技场就不一样了。一次竞技场即时输掉比赛,也有1w的经验加给英雄,一个1级英雄只需要参加3次竞技场就可以升到十级,所以新出生的英雄一定要扔到竞技场 去接受“失败”的锤炼。这种“但求一败”的竞技场打法在帝国中被称为“吃便当”;竞技场最大的魅力当然不仅仅是“吃便 当”这么简单了,玩家热衷于竞技场的原因在于连胜的加成,只要在竞技场连续胜利,每次胜利之后的经验都会暴涨,最多一次竞技能得到30w的经验,比起冒着 风险在外打野练级,竞技场当然要安全的多。不过如何才能连胜次数更高呢?兵种的压制最重要,这里就要时刻保证你的军事科技领先于大部分玩家,用最高科技的 兵种参加竞技场,就可以过滤掉绝大多数的对手,举个简单的例子,一位帝王级玩家用一个低等级英雄带满特种兵,按照英雄等级匹配的原则,遇到的自然也是相近 等级的英雄,特种兵对普通兵自然就是完虐对手了。所以,打好竞技场,你的英雄既可以得到锤炼,又能提升自己的即时战略操作技巧,可谓一举多得。 野区 英雄经过竞技场的锤炼,升到30级应该不是什么难事,这个时候再去练竞技场,基本上连胜10次左右就会被打断,单靠竞技场已经无法满足英雄日益 增长的经验需求,这个时候就要带满弓箭手,走出城门,甚至国门去寻找高等级的野怪了。对于中国玩家来说,需要在地图上寻找40-50级的野怪,一次经验 8-9w,进入地图,卡好位置,就可以放心自动了,千万不要盲目自信,点了自动去练级,小编血淋淋教训摆在眼前,30级左右的英雄防御还是很脆弱的,经不 起野怪齐攻,撑不了多大功夫就战死沙场,剩下的弓箭手简直就是狮子老虎的盘中之物,所以不要嫌麻烦,卡好位再自动也不迟。对于罗马、埃及、波斯的玩家来 说,英雄从30级开始就可以带满弓手去阿拉伯半岛找寻野象去练级了,50-60级的野象都可以轻松搞定,一次10-15w经验,非常可观,不过需要提醒玩 家的是,练级的时候别忘记带个“保镖”提放一下帝国的专业杀弓队哦。 马贼 从40级到50级,是一个相对比较长的练级期,不过一旦英雄升到了50级,就可以利用中立区去寻找可爱的“马贼”了,马贼一般在60级以上,60-80级之间的马贼比较纯正,80级以上的马贼由于混杂了部分象兵和骑兵,稍显彪悍,不过没关系,只要英雄带满帝国弓, 就可以放心大胆的去马贼区一试身手了,一次经验在20w以上,算是整个帝国世界经验最丰富的地方了。马贼区在中国和罗马之间的图依马济处较为丰富,在阿拉 伯半岛上也有一处,所以中立区争夺时,马贼区的争夺就显得尤为激烈,就是由于“资源”丰富的缘故,谁拥有马贼区的控制权,对应的国家英雄成长会大大加快, 提醒玩家的是,马贼经验丰富,但是往往会有敌人虎视眈眈,所以千万不能放松警惕,切勿暴露自己的练级坐标,以免招来杀身之祸。 当英雄练到65级以后,地球上的野怪已经基本上无法满足需求了,那就和两个5星好友去刷100级巢穴吧。
去找攻略,基本正常出就可以
磨磨蹭蹭的终于上了王者!用了164场,主要是在星耀3和一开始的钻石2有一波连败差点把自己打爆炸!基本上是自己单排,在最后2场没有把持住,上了车~~功亏一篑全程单排的梦想破灭!也来说说自己的一些心得! 自己单排最最主力的是李元芳和刘邦!花木兰、杨戬、曹操辅之!有鬼谷子必拿(就是这样,除了刘邦,其他不和版本作对,刘邦是我自己非常喜欢的英雄,dota玩多了,对于带球还是比较有心得的,打起来得心应手,再次喷一下还我位移) 先说下铭文,不玩法师,所以法师基本没有,元芳、杨戬和曹操都用的,狩猎鹰眼红月,红月插了两张无双,木兰是调和鹰眼异变,异变换了两张无双,刘邦则是调和鹰眼红月(就是这么酷炫的攻速!) 一些英雄小技巧: 元芳:这版本非常喜欢的adc,我一直觉得能用10分钟解决的事,为什么要拖后期呢?元芳胜在节奏快,入侵强,第一波野让掉后,接下来线野双收!拿到第一条小龙、第一条大龙妥妥的!第一条大龙有了吸血刀和暗影战斧就可以单solo,元芳自己最大的心得就是二技能不要乱滚!留着!留着!留着!活着才有输出啊!如果大家五黑或者沟通好的话,元芳野区是更合适的,边路放上曹操 杨戬 木兰这样的bug大哥,辅助和元芳野区逛街和入侵,效果最爆炸!在有了吸血刀后基本就不用回家了,但是会缺蓝,可以和法师沟通,或者去对面反蓝,保持续航。 刘邦:上线后一直是自己非常喜欢的英雄,就是需要对兵线理解深!打辅助和上单都可以,其实刘邦打辅助不错的,看到一个帖子说刘邦不适合,我有点小异议 ,因为刘邦在游戏中期,可以通过带线来补经济的!这很关键!中期,很多人不懂得运营兵线,我们可以去脏兵线来补自己的经济。但是有点要记得,选刘邦,确保自己有一个可以先手的,宫本啊之类的上单也好,坦克也好,否则很难!我很喜欢辅助加盾的工资装,大招传下来后,在套盾,双盾! 曹操、杨戬、花木兰,上单三雄,相信大家都看到很多的攻略!我给三个的排序是花木兰>曹操=杨戬,难度花木兰>>>曹操=杨戬, 花木兰其实上线大于另外两个,在我看来。虽然最新的削弱降低了重1的伤害,但机制没改仍然毁天灭地,前提是要熟练!熟练!非常熟练!各位可以多去看看水友的总结帖,不赘述,提一点就是不要忽略花木兰前期的作战能力,现在的沉默啪啪杀的伤害可是很高的。对线的时候,没有调和的话,建议带回血水晶。在逃跑的时候,可以先用推减伤一波技能,不要马上用轻剑跑,出装我喜欢先出两个肉装,不祥和魔女!再来补破甲弓或者暗影战斧,先考虑活下去! 杨戬赢一手全面!但他的全面都有限制,技能释放不精准的话,杨戬实力大大折扣。其中最重中之重的又是狗子的精准度,能否飞到后排,就很关键的,就多练习吧!还有不要把杨戬打成肉。。。。这英雄不是肉!现在杨戬更多的是打野,攻速打野刀飞速打野,早出破军毁天灭地! 曹老板的课题是保持5层buff,也是我几个里面打的最少的,没什么发言权。自己喜欢主2,前期更好保持5层攻速buff。位移的三段不要一股脑的就放完了,这也是很多曹操的误区,更多的普攻才是老板的真谛。 鬼谷子?这英雄需要攻略吗?不要上线,就一直走,对面都会有无穷的压力。一个工资装一双鞋,就可以把对面打的心态爆炸的英雄,不需要攻略吧!要做的只要2技能拉到后排就好了。。。。 其实上王者不是很难,要的是耐心和一定的场数积累,然后不要和版本作对!不要和版本作对!简单例子看到对方高渐离,己方安琪拉,士气减50,简单道理!然后就是心态了,连胜之后必有连跪,要有心理准备!可以有不赢不睡觉的心态,偶尔为之就好,否则系统就要制裁你了!连跪后,丢下手机世界更美好!其他的一些套路啊,技巧啊,这里就不赘述了!总之一定要给打野节奏,给他最好的资源,中单也可以,这是节奏的发起点! 简单的码字,暂时想到这么多,如果有什么疑问可以提出来!看到我会回答的哦。再次提醒,法师我是真的菜。。。。。。。。反正现在就是高渐离打诸葛亮不会错。。。
玛格洛斯 工人 工人英雄,攻守兼备。能学习到建造兵营,建造高射炮,建造塔,建造城镇中心和修理。 使用难度:非常困难 建造兵营 B 建造一个持续一段时间的兵营,每3秒生产出一个士兵。建造时间:6秒。每级减少冷却时间,增加士兵能力和生存时间。 等级 1 - 持续30秒。 等级 2 - 持续34秒。 等级 3 - 持续38秒。 等级 4 - 持续40秒。 等级 5 - 持续42秒。 等级 6 - 持续44秒。 等级 7 - 持续46秒。 等级 8 - 持续48秒。 等级 9 - 持续50秒。 建造高射炮 F 建造一个可以高速攻击敌人的高射炮,持续30秒。建造时间5秒。每级减少冷却时间,增加各项能力。 等级 1 - 20攻击力。 等级 2 - 30攻击力。 等级 3 - 40攻击力。 等级 4 - 50攻击力。 等级 5 - 70攻击力。 等级 6 - 90攻击力。 等级 7 - 120攻击力。 等级 8 - 150攻击力。 等级 9 - 190攻击力。 建造哨塔 E 建造一个保护帝国的哨塔,可以升级到不同类型的塔,由技能等级决定。哨塔是永久存在的。 等级 1 - 冷却时间:280秒。 等级 2 - 冷却时间:260秒。 等级 3 - 冷却时间:240秒。 等级 4 - 冷却时间:220秒。 等级 5 - 冷却时间:200秒。 等级 6 - 冷却时间:190秒。 等级 7 - 冷却时间:180秒。 等级 8 - 冷却时间:170秒。 等级 9 - 冷却时间:160秒。 提示:如果在建造过程中停止施法会失去建筑,冷却时间不刷新。 建造城镇大厅 T 建造一个城镇大厅,城镇大厅可以训练工人,工人可以建造不同的建筑,建造科技受该技能等级影响。 提供30人口。每级减少冷却时间。 提示:如果在建造过程中停止施法会失去建筑,冷却时间不刷新。 修理 R 等级 1 - 修理友军建筑或机械单位,每秒回复120生命。 等级 2 - 修理友军建筑或机械单位,每秒回复260生命。 等级 3 - 修理友军建筑或机械单位,每秒回复400生命。 等级 4 - 工人开始知道生物是如何工作的,现在他可以修理任何物体,每秒回复600生命
一出来先点建造城镇中心,先造个房子出个农民,农民出来了先造个宝藏箱,然后线上混经验升级了点建造高射炮,补刀赚钱。有800了升级宝藏箱,线上混经验有钱就升级宝藏箱一直到每秒出10金。攒钱买个半人马领主14800的。有了领主顶线上赚钱轻轻松松。然后用房子出来的工人造方尖碑(有技能的和领主一起刷兵不错)。要尽快出异次元英雄。不然恐惧魔王过不去。我就是到恐惧那就过不去了。
以下是 魔兽争霸 所有代码: 无敌并一击必杀: whosyourdaddy 无限魔法: thereisnospoon 任务模式里即使失败也继续游戏: strengthandhonor 地图全开: iseedeadpeople 立即胜利: allyourbasearebelongtous 立即失败: somebodysetusupthebomb 禁止任务默认的胜利条件: itvexesme 加黄金: keysersoze [黄金数量](如果未指定数量默认增加500) 加木材: leafittome [木材数量](如果未指定数量默认增加500) 加黄金和木材: greedisgood [数量](如果未指定数量默认增加500) 快速建造: warpten 无人口上限: pointbreak 快速研究技能: whoisjohngalt 快速升级: sharpandshiny 解除科技树限制: synergy 将时间直接设定到白昼: riseandshine 将时间直接设定到夜晚: lightsout 设定具体时间: daylightsavings [小时数] 让时间永远停留在白昼: daylightsavings 等级选择: motherland [种族] [等级] fast death(?): iocainepowder cool down时间为0。即放完一个魔法立刻可以放第二次。。 thedudeabides
这是什么魔兽啊……
表妹个人号「柳飘飘了吗」
第 46 篇推文
最近不断有人向表妹安利《延禧攻略》。后台留言也出奇一致好评。
引得表妹蛮心动,一搜:监制于正?!
哟!奇上加奇。
果断去看了。
默默追了几集,表妹觉得:
此剧,的确算暑期档的一股清流。
But,非夸它是什么尊重历史、服化道还原的正剧,就实在勉强了些。
有没发现,于正一向很喜欢卖这样的点——
当年拍《宫》时,扬言自己翻了20遍《清史稿》。这次的《延禧》更是抱紧各大历史博主:
OK,那就先来谈谈所谓尊重历史。
作为一个双担四爷党(雍正+怡亲王的双粉)。
多年前《宫》中的面瘫鼻孔四爷+猥琐版十三爷,给我的少女时代,留下了很深的心理阴影。
本想着这次于正写的是乾隆朝,我对乾小四又不感冒,可以安心看了吧。
结果,还是跌破眼镜!
这次《延禧》有没有抹黑历史人物呢?
有。
——十三爷的儿子弘晓。
十三爷何许人也?康熙第十三子,四爷党核心人物,也是雍正最宠信的兄弟,辅佐雍正多年,被封为和硕怡亲王,世袭罔替。
啥叫世袭罔替?也就是所谓的铁帽子王。
十三被封怡亲王,他死后,儿子继承王位。儿子传孙子,子子孙孙,无穷尽也。
结果《延禧》中他的儿子,第二代怡亲王弘晓,居然成了高贵妃的狗腿子?!还点头哈腰,赔尽笑脸?
历史上的弘晓可是个富贵闲人,文艺青年,擅长写诗。
剧中居然还被乾隆暴打,被女主设计,因为在供品肉里加了点盐,就被摘去顶戴,关押宗人府……
还有弘昼,也被黑得很惨——
《延禧》的故事主线是:女主角魏璎珞,为了查探姐姐被害死的真相,于是进宫选秀。结果原来她姐姐是被和亲王弘昼奸杀的!
弘昼又是谁?
雍正的儿子,乾隆的弟弟,这么一个亲王,居然还讨不来一个包衣之女?还要搞强奸,最后还要出动母妃亲自帮忙杀人?
你朝王爷,可能都不值钱。
但你朝妃子都这么横,为何还被会娘家人打?
佘诗曼饰演的娴妃(即后来乾隆的第二个皇后,也就是《还珠格格》中的恶毒皇后)因为不喜宫斗,其母(戴春荣老师饰演
)觉得她太没志气,不肯为家族承担责任,亲弟弟获罪,也不肯去求情,上来就是一巴掌!
弹幕一通刷:这怎么可能!
像《红楼梦》中元妃省亲,贾母王夫人亲祖母、亲妈都跪拜行礼。
亲爹压根进不去,只能隔帘而拜。
而剧中皇妃看见母亲跪下,急忙也跪了下来:
结果吧,暗中窥屏的于正急了:
辩解称“《红楼梦》不过是一小说,不是正史。”
对,《红楼梦》是小说。
但写小说的曹雪芹,可不是什么寒门秀才。
而且,不要偷换概念,观众并不是揪你清代能否探亲,而是君臣有别。
据《清稗类钞》记载后妃与娘家人见面:
“其母率家人亲戚排立院中,入内堂。阉人请妃降舆,登堂升座,除母及长辈外,皆跪地叩首。排筵宴,母陪坐于下,盖以妃为皇子之母也。”
像这种敢打做妃子娘娘的女儿一巴掌的娘,是不存在的。
何况满洲姑奶奶们,在娘家地位也是很高的。
就这个剧吧,要说还原历史。
那就是对乾隆帝后的感情关系,比较还原。
表妹还看到朋友圈有人惊叹:
我从未见过电视剧中有如此相敬如宾、恩爱有加的皇帝皇后?!
其实不用惊叹,这并不是于正的脑洞。
历史上乾隆对富察皇后的确感情很深,爱新觉罗家出情种。
乾隆一辈子写了4万多首诗,水平都很次。
唯有寄情皇后的一百余首,倒颇有些动人之句。
《延禧》现在确实被吹爆了。
比如有口皆碑的服化道。
你问它走没走心?看得出来: 走了!
像“一耳带三钳”这种道具,是符合历史的:
但你非说它多么还原,那实在还原得有限。
比如,剧中乾隆皇帝和高贵妃一起欣赏《快雪时晴帖》这段。
满满是bug!
皇帝叹道:
只是这山阴张侯四个字
这笔法与正文
似乎风格迥异啊
这本意是想凸显一下皇帝的欣赏水平,不过这台词和道具,尬到我笑不出来!
我真怀疑,这剧组压根就没搞清王羲之《快雪时晴帖》中,哪里是王羲之原帖,哪里是藏家们的题跋。
剧组做的《快雪时晴帖》道具
1.剧中皇帝大叹“风格迥异” 的“山阴张侯”四字,并不是什么苏州藏家所写,而是原帖的一部分,作为一封信的收件人,类似于xxx亲启。
2.演员叹着山阴张侯,道具师傅做道具时,却没做出这部分。尬上加尬!
不过也能理解,毕竟现存的《快雪时晴帖》在山阴张侯四个字上,有一个大写囧亮的“神” 字。
这正是乾隆爷的手笔:
So,道具师傅若是原原本本地全部做出来,岂不穿帮?
3.但是呢,你既然有心避免穿帮,就一起回避嘛!
你道具中,这也都是乾隆的御宝哦:
明晃晃的一个穿帮道具。
4.而且,我就奇怪,你给乾隆设计点啥台词不好……
乾隆好意思说别人破坏了名帖的意境?
现存《快雪时晴帖》 局部
只有红圈部分,才是王羲之原帖,其余都是藏家题跋。
而绿圈部分,全是乾隆的手笔+盖章。
表妹这只是圈出了我打眼看过去的哦。
尬不尬,你就说尬不尬?
乾隆:怪朕太爱转发盖戳,朕对不起汗阿玛的熏陶、对不起王右军、也对不起PS师傅们。
文章看到这,有人会说了:
表妹你眼睛这么毒、嘴巴这么狠。
那你说说,这个剧为什么还能这么红呢?!
——因为它可取之处还是有的。
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红。
在表妹看来,《延禧》大概有三好。
1.时机好。
表妹对于正,其实爱恨交织很多年了。有时是真不喜他编的一些剧,但也不得不承认,他是个会审时度势的编剧。所以拍的剧大多火了。
很多网友都说《延禧》这次摆了还未播出的《如懿传》一道。
同年号,同历史背景,同一个皇帝,同一群妃子。
甚至整体色调,也处理得很相似:
整体暗系的打光和服装,也是《延禧》这次为观众喜欢的原因之一,起码我就是冲着它一反于妈剧的番茄炒蛋配色才看得下去的。
因为撞了题材,一些《如懿传》粉丝也和《延禧攻略》掐了起来。
表妹想说,这个真不用太激动!于正也不是第一次这么截胡了。
在女主戏还不泛滥的2004年,一部《金枝欲孽》独领风骚。
开启了大清宫斗的序幕。
于正果断扛过大旗,06年也拍了一部《大清后宫之还君明珠》。
同样是嘉庆年间,同样是选秀女进宫打怪升级。
衣服也蛮像,姐妹反目都有,妖娆的宠妃都有,佛面蛇心的皇后也都有。
整个00年代,是清穿小说最红的时候。表妹也曾是受荼毒的少女之一。
2011年,于正抢先拍摄中的《步步惊心》一步,播出了《宫锁心玉》。
同是现代女性穿越到康熙年间,搅合进康熙的儿子101男团间,参与九龙夺嫡。
一部《宫》。于正拿了最佳编剧,也捧红了杨幂。
一部《步步惊心》捧红了刘诗诗,还牵了吴刘红线。
巧合的是,这两部剧,也都卖过“尊重历史”的噱头。
剧中都有着不学无术的太子、面瘫冷酷的老四、和言善笑的老八、娇纵阴毒的老九、童年凄惨的老十三、玩弄权势的李德全——于正后来还吐槽:
二月河的《雍正王朝》也并不是正史啊。
的确,二月河不是正史。
那你们为何还都照搬二月河对康熙九子的性格人设呢?!
甚至就连二月河原创的、在历史上并不存在的大太监李德全。
《宫》和《步步》也都要照搬!
——但这或许也是于正另一个聪明独到之处:
分明是借你之风,但他还很不屑于你。
2.《延禧》这剧吧——反琼瑶。
琼瑶女主什么套路?美丽,柔弱,善良。
圣母光辉,被欺凌只默默流泪,娇娇柔柔,哭你还得哭得漂亮。
《延禧攻略》这女主什么样?
第一集就无形中KO掉两个同等级选手。
第二集被人报复,提茶壶在她被褥上洒了少许水,女主回头拎了一桶水,泼了过去!并宣称:
因为我入宫
也不是为了交朋友
但我今天必须警告你们
我 魏璎珞
天生脾气暴 不好惹
谁要是再唧唧歪歪
我有的是法子对付她
琼瑶剧虽然看似重女主,一代代也捧红了不少琼女郎。但她的故事其实父权味道很重,这或许是她的家庭影响的。
而且多恋爱脑,原本挺好一个姑娘,见着一个清俊的男人,是父母也忘了,诗礼也忘了,急急忙忙要加入人家的家庭。
《延禧攻略》这女主呢?
帅哥有毒,我不靠近。
英雄救美?拒绝发生。
你好好的姑娘,为什么要上赶做妾!
而且,于妈还拍板定性:
So,这是圣母傻白甜vs理智开挂女主的角逐。
你问大众厌倦前者了吗?
谢谢,早就厌倦了。
你问魏璎珞这种女主能红吗?
那必须红!
晋江女频爽文节奏啊!
3.这个剧吧,它还反甄嬛。
首先,国产古装剧,我都不怎么爱看。
很多所谓的大家闺秀,多是“扬州瘦马”式女主角。(扬州瘦马,旧时对高等娼妓的蔑称。这类女子一般自幼学习琴棋书画,唱歌跳舞,以备作大户人家的妾侍。)
说起来,这种风气应该也是琼瑶奶奶带起来的。
此类古装女主,后来也被各种作者编剧效仿。
美其名曰闺秀。具体表现为:
喜在人前卖口乖,抖书袋,玩文字游戏。
喜在大庭广众,与人吹笛弄箫,甚至合奏共鸣。
并且,从不论外男下臣,也不顾自家身份,专爱寻各种由头,华庭献舞。
琼瑶阿姨一直就有这爱好,几根水煮野菜,也能让紫薇引出唐风宋雨,沐衣沾冠:
但是琼瑶阿姨呢,起码古典文学底子扎实。
尤其歌词写得堪称一绝,经常化典于无形。
而有些作者,就非常露怯了:
嬛嬛一袅楚宫腰,化用“楚王好细腰”这一典故。
楚灵王喜欢细腰,大臣和后妃们都勒紧裤腰带,饿得半死。灵王昏聩残暴,最终被人民推翻,自个吊死在郊外老歪脖树上~
而同样的桥段,同样是圣前选秀,同样是昏君妖妃。
《延禧攻略》却说:
潘玉奴,是妖妃
萧宝卷是昏君
你今日学她
是要祸乱朝纲吗
嬛嬛: 我看你就是在针对我。
闲得发慌,大半夜跑御花园念什么歪诗啊?!
不会作诗,就不要作!
嬛嬛:这不就是四郎对我“一句倾心”的场景吗?
愿逆风如解……
是朔风如解意!
匪我思存:写错了你也要抄,我也很无奈
像妃子们为了求上位、求圣宠打破头的剧。
各种毒大人、堕小孩、血淋淋的一本正经宫斗,近年来观众也看的多了。
而《延禧》呢,它的宫斗有时蛮搞笑。
感觉只有高贵妃和女主在认真宫斗。
而整个后宫呈现出一种:
皇帝看不顺眼除皇后外的每个妃子,每天找茬吐槽。而妃子们,各自有好姬友,除了高贵妃,大家都很热爱皇后,以至于不搭理皇上。
皇后和纯妃的绯闻满天飞:
纯妃伺候皇后
比伺候皇上还尽心
于是整个后宫都散发着一种橘里橘气。
一天,皇帝在屋里看字帖,估计正准备盖章呢(大雾)忽听窗外飘来一两句昆曲,寻声而来,两个小戏子在唱《怜香伴》。
《怜香伴》是什么戏呢?
李渔大大几百年前写的百合番——
监生范介夫的妻子崔笺云,新婚后到庙里烧香,偶遇小她两岁的乡绅小姐曹语花。
崔笺云喜爱曹语花的体香,曹语花倾慕崔笺云的诗才,两个女孩,在神佛前互定终身。
崔笺云设局,将曹语花娶给丈夫做妾,为的却是自己能够与曹语花“宵同梦,晓同妆,镜里花容并蒂芳,深闺步步相随唱”。
本来就受皇后冷落的皇帝,被戳中了心事!
脸色顿时不太好看。太监醒悟,忙踩了一把女同:
李笠翁:三流?你再说一遍!
皇帝依然气不过。再加上有人说:排演这出戏文,是在影射他的心肝宝贝皇后和纯妃,气得他一径跑去捉奸了!
而皇后和纯妃,脱光光,正在……做艾灸。
女主听闻皇帝来捉奸,因为之前皇后对她很好,忙端了一盆水,故意撞到皇上。口中高喊恕罪,借声提醒房内的皇后。
but,看过《红楼梦》的贾琏戏熙凤,命平儿从房中端出一盆水的那段内涵戏。我表示: 你这么说,更容易让人误会啊!
干了啥事,还非得换盆水啊!
果然,皇上更疑心了!推开女主,就冲进了房间。
有了女主的拖延,皇后和纯妃已收拾停当。
皇帝:怀疑的眼神…………
感觉朕的妃子,都想撬走朕的皇后怎么办?在线等,急!
剧版《甄嬛传》最大的槽点,就是非要把一个宫斗架空文,强安到雍正头上。
这也是黑嬛党吐槽最多的。
历史上的雍正,后宫满打满算,有牌名的也没几个。
他还是个工作狂,子嗣也不多,被清史爱好者调侃为“大清生娃困难户”。
宫斗这种事,难道不应属于康·大清生娃专业户·熙吗?
一个积劳成疾的帝王,却被拍成纵情声色,被一群女人耍得团团转,甚至因为绿帽带得太多被气死的瞌睡龙。
而《延禧》中的乾隆,就设定得比较有意思了。
毒舌君王:
我有特殊的吐槽技巧:
鉴婊达人+心机boy:
总有绿茶要勾引朕!
皇后你紧张吗紧张吗?不会紧张朕的吗?!
……
归根结底呢,这剧火,是因为它和时下古装戏、清宫戏都不一样:
滤镜不一样,女主有性格,皇帝好毒舌。
它全都不按套路!
于正还是鸡贼(非贬义)。
虽然每个套路爽文中都常见,但在他巧妙的利用下(感觉自动脑补了于正枕边厚厚一摞女频爽文+反琼瑶文+黑嬛党合集的画面),至少开局的节奏一直被紧紧吊着。
看多了或疯狂注水,或四六不靠的仙侠剧,职场剧,港台合拍宫斗剧,《延禧》开局还算良心。
但——
我们也不能因为听多了“我们一起学猫叫”,就把“爱就像蓝天白云晴空万里突然暴风雨”奉为世纪金曲吧。
不必虚美,无需隐恶。
《延禧攻略》就是一打发时间的解闷爽剧。
让你爽快是它的最大原则,也是它的全部。
至于什么“尊重历史、服化道还原的正剧”。
表妹随手掰掰手指头——
《大秦帝国》《走向共和》《大明王朝1566》……
都不会答应。
据说每一个赞都会被于正暗中窥屏哦
↓↓↓
虎嗅原创组作品,首发于虎嗅旗下年轻厂牌“难逃一吸”(ID:suck2333),头图 视觉中国
作者丨天使不投资人
作为一家信仰算法的公司,今日头条在巨大的外部压力下,增设了数千人的人工内容审查团队。有人觉得头条咎由自取,也有人觉得头条是时代的“冤大头”。但要说有谁比头条更咎由自取也更冤大头,您得到成都看看。
作为《王者荣耀》的诞生地,腾讯成都分部寄托了腾讯对自身游戏内容的希望。然而在下一个“农药”出现前,成都腾讯大厦先添了一道奇景:多达200人的“主动客服”。
这200位客服采用十分传统的“打电话”工作方式,所做的事情更是匪夷所思:在AI识别出“可疑”游戏账号并找到联系方式后,客服们要逐个联系账号拥有者,并询问:“您好,请问XXX账号是您本人在使用吗?”
这一工作比推销“现金贷”更加吃力不讨好。据悉,超过60%的客户在听到第一句话后就会挂断,其中不乏怒骂一句“有病”者。
最后的武器
这些客服在做的工作,是主动探寻借用大人账号打游戏以绕过防沉迷限制和支付限制的孩子。就像当年孩子会借用成年人身份证进入网吧,如今的孩子借用大人账号打游戏也是家常便饭。
腾讯的目的是先于家长、社会和有关部门发现“问题儿童”“网瘾少年”,通过电话确认目标后再联系家庭、给出建议,可以说是无微不至的防沉迷关怀了。
作为技术十分成熟的互联网公司,腾讯如此这般做“防沉迷”工作,就和对算法颇为自信的头条启用人工审查一样——说好听点是弥补技术的缺陷,说难听点就是“求生欲强”。
这两年国家对游戏什么态度,每个关注游戏产业的人都不瞎。至于应付愤怒的家长,更是中国游戏公司的家常便饭。
在事情危急到今年这揍性之前,腾讯也曾试图用互联网的方式——产品来解决儿童沉迷游戏的问题,并且构建了中国最为成熟(没有之一)的防沉迷系统。说来非常讽刺,作为最会诱导用户“氪金”的游戏公司,腾讯也是唯一一家在防沉迷系统加入“限制支付”功能的游戏公司。
然而再好的防沉迷系统也有严重的先天缺陷:
亲子身份验证困难。大多数防沉迷平台会在注册、验证身份(可以简单理解为“证明你儿子是你儿子”)这一步就将家长劝退,对那些缺乏耐心或缺乏“网感”的家长尤其如此;不幸的是,特别在意孩子“网瘾”的家长往往就是这类人。
孩子帐号获取困难。即便最先进的平台在验证身份后允许家长使用身份证、手机、微信号等线索模糊查找,如果家长并不熟悉孩子的帐号且不愿询问(事实上多数家长都不熟悉且排斥沟通),锁定亲子账号就成了老大难问题。
限制游戏却无法挽回亲情。所有防沉迷平台客服接受的最严厉斥责只有一种:“用了你这个系统,孩子不理我了/孩子跟我大吵一架/孩子离家出走了。”90%的家长找到防沉迷系统,是因为他们的亲子关系已经恶化到了无法靠自己解决、只能求助外力的程度。防沉迷等于核威慑,当你需要它爆炸时,结果已经无法挽回了。
因此,即便腾讯花大力气搭建了最为先进的防沉迷平台,仍然迫不得已地在今年加入了这一“主动客服”,力求在亲子关系严重恶化前,让家长得以“先下手为强”。从技术到人力,从“发现问题”到“没事找事”,互联网公司面对无穷质疑的最后武器,就是进一步加强自我审查。
不得不佩服腾讯的决心、技术实力(和求生欲):在客户发现问题之前试图先帮客户解决问题,哪怕承受60%的“有病”谩骂。从6月成立到现在,成都客服中心主动拨出了300万通电话。我不知道这200位客服工资多少,只想替腾讯、社会和国家都对他们说声“谢谢,辛苦了”。
然而,即便以腾讯为代表的中国游戏公司有如此决心和实力,中国AI发展之势又如此喜人,旁观者也无不扼腕叹息。一位从业者直白地向我表示:国家也不管,家长也不管,才轮到企业管这种屁事儿。
谁都不管孩子
在游戏沉迷这个问题上,施压者并非只有国家。游戏在中国的多年“污名化”之路上,国家和家长扮演的角色一向“只有意见,并无建议”。如今中国儿童沉迷游戏的问题客观存在,也跟国家政策及家长选择有莫大关系。
自从小学3点半、初中4点半(教育界称330、430难题)放学,接送孩子就成了一部分家长的老大难问题。无论家长每日请假乃至辞去工作自己去接,抑或拜托亲朋、雇佣保姆去接孩子,接到孩子后,漫长的下午和晚上该怎样度过又是个问题。
诚然,初中阶段,许多地方政府会组织免费晚托班缓解家长压力(在GDP角度,也是解放家长一下午的生产力),小学则基本无解。况且,自从今年国家严禁公校补习、公职补习,初中的免费晚托也成了梦幻。一些富足家庭确实会将孩子交给付费晚托班,但这并非多数人可作出的选择。
幸亏中国的网络发展如此之快、手机产业如此之强,每个懒得盯孩子的家长,都可以甩给孩子一部手机,让他爱玩啥玩啥去。这样做的结果,不仅容易使孩子过早接触到不适宜其年龄的内容,更是疏远了亲子关系,让孩子“对手机比对父母亲”——若非如此,所谓“网瘾”何以发现如此之晚,又何以如此难靠家庭自己解决?
把娱乐交给数码产品,几乎等于把亲子教育交给网络。如此对待,孩子没有网瘾才是新鲜事儿。然而我们毕竟不能苛责家长:学校早放学,家长工作忙又累,不把孩子推给手机,难道要推给国家么?
刚刚过去的9月4日,新华社发表时评:不能让农村青少年成网游成瘾“重灾区”。这一评论虽然将矛头对准游戏和游戏公司,却客观上暴露了日常生活匮乏、家长管教缺位的孩子更容易“沉迷游戏”的现实。留守儿童多发网瘾,与核心家庭(父辈子辈同堂,祖辈往往在老家)老人依赖网络十分类似。网络在他们手里并非闲暇的玩物,而是唯一的精神寄托。
而就在此前一天,9月3日,一条标题为《13岁男孩玩“吃鸡”坠楼身亡 家长:要起诉游戏公司》的视频又在微博热了一阵子。视频中家长言之凿凿地将孩子之死怪罪于游戏公司,绝口不提自己作为监护人的缺位——盯不住孩子“吃鸡”,难道还盯不住孩子跳楼么?
如果在北美,这种孩子跳楼都浑然不觉的家长,大概率在孩子年幼时就会被起诉,剥夺抚养权甚至坐几年牢。在中国,未尽到监护义务的家长不但没有任何法律意义上的危险,反倒可以自以为是地拿起法律武器“将游戏公司一军”——得承认我国家长大概和工业化国家差距还蛮大的。
但是,当他们自顾自地将矛盾推给游戏公司时,有关部门能做出公正的裁决吗?
国家意志
说到国家对游戏的态度,阅读文章至此的朋友们根本没必要听我废话。如果您是从业者或者核心玩家,应该也早已了解今年游戏业遭受的浩劫如版号不批、网游限量等政策,主要是因为主管部门权力交替所致。
文化部管游戏与工信部管游戏最大的区别,在于工信部虽然要限制游戏的意识形态并做出内容审查,但同时也要肩负引导游戏产业发展的使命。然而文化部的职责却只有前半部分,用个互联网从业者容易理解的说法:如今的主管部门根本没有产业、经济相关的KPI,自然是管得越严越好。
那么,应该管什么?什么叫严管,又什么叫松管?
中国没有明确的游戏分级制度,有很多从业者会根据常识判断,这个问题可以依靠改革解决——现在规则不明确的审查模式,创造了很多审查的灰色地带也就是寻租空间,错误、低效,也应该被时代淘汰。
顺着这个思路下去,“灰色审查”之所以没有改,可能是既得利益者,也就是前审查部门的阻挠、牵制,只要结构一变,部门啪啪一改,一切迎刃而解——然而今年主管部门确实变了,风向也真的变了:变得更糟糕了。
“网游限量”这种几乎是计划经济时代才能诞生的政策,既不符合市场经济的常识,也不符合当前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更不符合一度流传甚广的“权力寻租”论调——有关部门疯起来连灰色收入都不要了?
最合理的解释是:曾经的“寻租设想”是错的。有关部门并不是仅仅要限制色情、暴力、低俗,也没打算要从说不清道不明的审查原则中寻找猫腻,而是发自内心地觉得游戏根本就不是什么好鸟儿。
至于怎么得出了这个结论,我先给大家分享一个故事。
在虎嗅文章《腾讯想做个好人》中,作者六九讲述了一段腾讯投资Paradox(简称P社)的失败经历。彼时腾讯正值TGP宣传期,想借助P社的硬核策略游戏扭转核心玩家对腾讯的成见,并高调赞颂《群星》《城市:天际线》等P社作品。
后果大家都知道了,《群星》这游戏虽然在腾讯投资后火速出了官方中文版,但直到今天TGP更名wegame,这游戏在中国的正版仍然连影儿都没有。
实际上,除了意识形态问题极端敏感的《钢铁雄心》系列,彼时的腾讯曾经希望将“P社四萌”中的其余三部小众硬核作品全部引进,但也遭到了有关部门的极力阻挠。时至今日,在WeGame平台搜索Paradox,显示结果仍然只有《城市:天际线》。
很难想象不血不黄,画面几乎等于UI+纯文字的P社游戏会触犯家长敏感的神经。有不靠谱儿传言称,面对刻意隐去《钢铁雄心》的“P社四萌”,有关部门并非像审批其他游戏一样给出具体的游戏内容问题及修改意见,而是直言“Paradox的游戏就不要想过审了,他们意识形态有问题”。
就算传言再不靠谱儿,这也是人类逻辑能够推测的唯一原因。
这说明了三个问题:
有关部门对游戏的审查可能傲慢,但绝不无知。若非有一定游戏经历的核心玩家,很难透过P社游戏的粗糙外表,看透其“不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反动意识”;
即便在文化部接手之前,意识形态审查也是摆在明面上的问题。只不过因为鲜有公司会冒天下之大不韪引进那些显然涉及意识形态的游戏(被腾讯刻意择出去的《钢铁雄心》系列即是典型),这一原则通常被国内一众只困扰于暴力、色情审查的从业者忽略了;
审查部门的官僚气息仍然浓厚。意识形态问题同样“相当严重”的《城市:天际线》(说《王国风云》《欧陆风云》系列比这玩意更敏感的人不是对P社有误会,就是对敏感有误会)最终得以安全通关,据说是照顾到同期炒得火热的“智慧城市”概念。当然,信不信由您。
失去的是1050亿吗?
在游戏工委发布的《2018中国游戏产业报告(半年报)》中,我们看到了一个不大不小的数字:上半年,中国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达到1050.0亿元。
如果与中国其他产业相比,1050亿是个很尴尬的数字。说它大吧,和国计民生产业比确实不起眼;说它小吧,世界范围内横向比较又太不客观。
一般评价这种产业,当想要割舍时,就指责它是“落后产能”;想要保留时,就说它“带动了很多就业”。
游戏可确实带动了很多就业,尤其对于那些曾被它“祸害”得“百无一用”的孩子们。某游戏公司高管对我如此描述新晋从业者——
游戏业内部的那些就业的学生,都觉得做游戏很酷,这是肯定的,否则他们就不会进游戏行业了嘛。
那这些孩子都是些什么人呢?不了解游戏产业的人可能会想当然地觉得是一群游戏死宅,掌握着一些游戏以外“没什么用”的技能,因此只能在游戏行业混碗饭吃。至于那些程序啊、产品啊、运营啊、客服啊,在游戏产业以外不也普遍存在?
然而并非如此。被称为“第九艺术”的游戏是多媒体的艺术表现形式,游戏公司对音乐、美术的需求供养了国内大批艺术、设计人才。实际上,无论日本还是中国,画师和音乐人都与游戏产业有极深的交集,其中一些人更是以游戏公司为长期、主要的收入来源。
国产游戏如今的艺术表现有相当突破
日本可能还好,然而在中国,虽然“第九艺术”备受轻视和限制,前八种艺术混得怕不是更差。因此,对于众多从艺术院校毕业的学子,游戏公司成了他们最靠谱的、能发挥一技之长的选择,哪怕不是“没有之一”,也找不到太多“旗鼓相当的对手”。
听到“网游限量”,艺术生的心是拔凉拔凉的。比他们更凉的,则是位于下游的分发、联运企业。
是的,游戏不只是一个单独的行业,更是一个庞大的产业。借用艾瑞这张图,业外人士可以管窥这一产业的规模。
然而“一图流”描述游戏产业还是不足的。首先这张图仅仅描述了中国移动游戏产业而未涵盖PC和主机游戏(当然此二者在中国也相对薄弱);其次缺乏对一些新兴渠道的梳理(比如微信小程序),也没有照顾到橙光游戏之类的UGC平台;最后在代表性商标的选择上也不尽如人意,当然这就是小问题了。
实际上,图中十分重要的分发、联运环节,并非仅仅是应用市场、超级App和门户的盈利点之一,而且是最重要的方式之一。早年常说的电商、增值、游戏三种“商业模式”,很准确地概括了互联网生态的命脉,而游戏正是最重要的命脉之一。
举个简单的例子:
5月11日,在今日头条的一场分享会上,今日头条一负责人称:2018年Q1抖音的消耗能够持平今日头条,而游戏行业内抖音在近期已经超过了今日头条,甚至是它的两倍。其中今日头条占比接近25%,西瓜视频31%,抖音游戏占比接近70%。1月至4月期间,抖音的消耗一口气攀升了121%。3月对全部广告主开放后,只有不超过15%的游戏客户还没有投放抖音。
至于头条系的广告投放总量相信各位心知肚明:每月大几十亿毫不夸张。简而言之,仅在头条系一家渠道,游戏广告投放每月便带来10亿~20亿的收入。如此多快好省,将来即便头条自己动心去做游戏,也绝不夸张。
再来看另一家早就“动了心”的企业,腾讯。之前提到的分发和联运,与占据着中国游戏半壁江山的腾讯游戏无关。严格来说,腾讯的授权、研发、广告、分发、支付等环节全由自己一家公司完成,不涉及与其他企业的联运。腾讯从最开始“用IM完美诠释互联网三大变现渠道之一”,变成了如今干脆的“游戏公司”定位,可见游戏带动其他产业盈利、乃至反客为主的极大驱动力。
腾讯的市值即便今年遭遇重挫,也始终徘徊在3万亿人民币左右。即便不像腾讯一样被定位成“游戏公司”,中国互联网生态中与游戏沾边的从业者又何止头条一家?是尴尬的1050亿,还是数万亿、数十万亿规模的产业,有关部门真的算不清这笔账吗?
无间
我小的时候,最早接触的游戏就是《穿越火线》这种。初中有次看到别人玩PS2,觉得这上面的游戏太NB了,我就每个周六坐两小时车,去教化附近的电玩商店看别人玩。哈尔滨不像北京,我们小时候能买得起主机的家庭不多。我能有今天,真的不容易。
——《腾讯想做个好人》
好不容易跳出国产“氪金”游戏的局限后,六九很快成长为一名核心玩家,并致力于向别人推广各种真正意义上的“好游戏”。他很清楚如今的中国市场还是手游玩家为主,但他从自己和许多小伙伴的亲身经历判断,就像电影一样,玩家对游戏的审美也会不断提高。
很难硬拗游戏的教育意义。我们不能苛求每个《文明》玩家都去阅读文明百科中数十万字的历史科普,但我们知道即便是90年代末的游戏《帝国时代》,也点燃了一批对历史、文化充满好奇心的少年心中的星星之火。
“不能说你玩了三国游戏就会去读《三国演义》,也不能说你玩了舰C就会对二战感兴趣,但确实有很多人真的被游戏开了个头。”一位从业者说,游戏的正面意义或许依赖玩家的内在驱动和自律,但并不等于没有。换句话说,游戏的反面意义也绝不会体现在多数玩家身上。
如果考虑到在北美、欧盟及台湾早已有着20年历史的功能游戏,游戏的正面意义就不仅局限于文化层面,更聚焦于物理、医学、数学、军事、消防、急救、编程等具体的学科和行业,并做出了确实的贡献。如果有谁说游戏只是骗消费者钱的工具,那些从来不“to C”也生存了几十年的游戏公司,只会露出轻蔑的微笑。
然而,假如中国的产业政策一意孤行地打压这一虽庞大但初级的游戏市场,或许还未等到游戏开出收入、就业以外的花朵,这一产业便会过早凋零。在网游限量这种疯狂政策的压迫下,不仅权力寻租的阴云将始终笼罩于这一在中国诞生不久的文化创意产业,中国“被扔给数码产品”的孩子们也只能终日沉沦于“初级形态”的国产游戏,等不来“看到PS2,觉得游戏真好”的那一天。
连给家长主动打电话这种事情都做出来了,偌大如腾讯,在畸形的市场管制下也毫无尊严可言。三年之后又三年,游戏公司想做个好人,监管答应吗?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网立场
虎Cares
这么大的太阳,每天上班还要生一堆闷气
谁不需要一个「职场保命利器」
怼天怼地怼到戏精昏过去
穿上这件「职场内心戏系列T恤」
老板想批评你都得三思而后行
2023-08-25 / v3.1
2023-08-25 / v1.0.3
2023-08-25 / v1.0.1
2023-08-25 / v2.19.1
2023-08-25 / v1.2.0
2023-08-25 / v2.0.1
2023-08-25 / v1.5.1
2023-08-25 / v4.4.0
2023-08-25 / v1.0.03
2023-08-25 / v5.6.6
2023-08-25 / v1.2.20230810
2023-08-25 / v2.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