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锦衣玉食,从营养学的角度讲,皇帝的身体绝对是营养过剩,而皇帝又极少出宫门,从运动学角度讲,皇帝的身体是能量过剩,这样势必会导致皇帝出现肥胖,随即心脑血管出现问题,就成了皇帝身体里的定时炸弹。一:皇帝作为一国之君,拥有生杀予夺至高无上的权利,因此皇帝常以天子自居。
秦朝有几个皇帝?
秦国发家史,还是得从嬴渠梁也就是秦孝公说起。秦孝公从栎阳搬家到咸阳,任用卫鞅,商!鞅!!变!法!拉开了秦国走向辉煌的序幕。继承者秦惠文王出于缓和矛盾目的车裂了商鞅,但变#法得到了延续,秦国继续快速发展,秦国国君由公#爵过渡到王#爵。秦武王嬴荡(这哥们名字不错)死于装x不提。到了秦昭襄王嬴稷,拜范雎为宰相,白起为将,长平一战几乎干掉赵国。
攻陷洛阳,迁九鼎于咸阳,奠定了秦国统一的基础。当然,嬴稷也算成功熬死了自己的儿子嬴柱,柱子兄弟当了3天君主。继承者是秦庄襄王嬴异人,这个人大家都知道,吕不韦帮其通过华阳夫人逆袭上位,干了3年建树不多,但生了个好儿子(儿子归属有争议)。这时候,嬴政传奇开始,嬴政大家都熟悉,就不细说了。总共算是7位君主,完成了大业,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的版图。
中国历史上寿命最长的皇帝是谁?
乾隆皇帝,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清朝第六位皇帝,1711年9月25日出生,1799年2月7日逝世,享年88岁,是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有说法称,南越武帝赵佗活了100多岁,比乾隆尝试。不过,他在南越自称为皇帝,严格意义上不算是中国正统朝代的皇帝,所以没有将他列入)。乾隆在1736年登基,1796年退位,在位60年,在这期间的他在多个方面都有卓越的政绩。
在政治方面:乾隆派兵西征准噶尔,平定了大小和卓叛乱,并在平定后通过改土归流,使维吾尔族人的伯克阶层转变为清朝官吏身份,并减轻了当地的沉重赋税、苛捐杂税,进行水利灌溉等,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推动了新疆地区经济的发展。在文化方面,他颁布诏令进行《四库全书》的编撰,对中国古籍进行大规模辑佚、校勘,对后世文化产生重大影响(利弊可能都有)。
在经济方面,摊丁入亩,奖励垦荒,人口不断增加,社会经济稳定发展,是清朝国力最鼎盛的一段时期,呈现“康乾盛世”。不过,他大兴文字冤狱,对中国民间许多书籍被禁或被毁,是对中国古代文化的摧残和禁锢。同时还六下江南,南巡规模浩大、消耗大量国力财力。此外,可能喜好臣子的阿谀奉承,重用了以和珅为首的许多贪官。关于为什么乾隆那么长寿,一方面因为基因比较好,他的母亲孝圣宪皇后享年86岁,寿数之高在历代皇太后中也是较为少见的。
明代万历皇帝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个人认为,万历是一个功过参半的皇帝,是一个对历史绝对有划时代意义的帝王,明实亡于万历这话也对但是也不全对。还是要把朱翊钧执政分成前后两个时期来看,如果说前期的朱翊钧,应该是除了朱元璋,朱棣和朱佑樘外明代文治武功最有作为的帝王,而后期的昏庸和颓废除了自身性格,疾病和贪婪的原因外,也是和明代的言官体制及政治生态有很大关系。
历史上对万历十年之前的朝廷政治革新和国家一除积弊的功劳归功于张居正,以及冯保,甚至李太后,这没错,但在朱元璋创立的明代帝王高度集权的制度下,有明一朝,那位实权的首辅,太监,太后能翻了大明的天?崇祯明朝末世都没戏,当时能执大明牛耳者也只能万历一人而已,所以说没有朱翊钧的支持和配合,张居正的改制就会被掣肘,张居正的声音就会被政敌淹没,同时张居正的新政再好也只能叫“万历新政”。
当然,万历继位时的确只有十岁,一个上小学四年级的年龄被很多人说是一个不懂事的年纪,但那是在现在。万历皇帝明显的继承了他爷爷嘉靖的基因,天资十分聪颖,很小就学习帝王御术,对权利有着超出其年龄的控制力,正如名字里的钧字为钧者圣王制驭天下,犹如制器之转钧也!穆宗朱载垕去世后,就因为首辅高拱痛哭时说了一句“十岁的太子如何治理天下啊!”被冯保听到报告给小皇帝朱翊钧,他直接能就把穆宗托孤、当朝首辅高拱给免职查办,高拱推荐的东宫侍读,礼部尚书高仪吓得吐血三天而死,这里边除了有张居正和冯保的“阴谋”之外,也体现了明朝体制赋予帝王的权利,让朱翊钧明白,皇帝再小也是君,首辅再大也是臣。
高拱被罢免后,张居正得以成为首辅。朱翊钧小时候在李太后的严格管教下,学习非常刻苦。五岁就已经可以读书写字,每天五更天(四点)就要起床去随师傅早课,即使继位后每天天不亮就要到文华殿“举日讲,御经筵,读经传、史书”。在明朝的众皇帝中,除明太祖朱元璋之外,像朱翊钧那样确实是不多见的。朱翊钧为了给张居正竖立朝廷权威,在继位后的第九天就单独在奉天殿左后门召见了张居正(平台召见),这在嘉靖中后期和隆庆朝是不可想象的事情,朱翊钧虚心请教,共商大计,为张居正在朝内竖立了极高的威信。
他全力支持张居正,合力进行改革政治上、经济上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政府面貌焕然一新,经济状况也大为改善,一举扭转了正德、嘉靖两朝以来形成的颓势。但朱翊钧当时毕竟还是年幼,无法完全控制权利,只能与“贤臣共天下”。张居正死后万历才真正的亲政,对张居正做了彻底的清算,一是告诫群臣“功高高震,不知收敛”的下场,二是把张居正作为“罪魁祸首”加以严厉处罚而尽收群臣归心。
帝王心术何其高明,亲政后便牢牢抓住“用人唯我”,生杀予夺在朝廷(皇帝)这根权柄,直至去世。随后万历为了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尊严发动了著名的万历三大征,文赖张居正,武靠李如松,打赢了平定了蒙古叛乱的宁夏之役,抗击日本酋首丰臣秀吉侵略藩属的朝鲜之役和苗疆土司杨应龙割据自立的播州之役。三大征使得大明国人振奋,万国臣服,“国际”地位如日中天,可以说在朱翊钧在武功上仅次于洪武和永乐以及宣德三朝,也远胜于正德,更胜于正统两朝。
使得日寇惧我华夏近三百年。很多人把三大征巨大的消耗列为明亡的原因之一,也没有错,毕竟花钱太多,但实际情况是三大征军费是由内帑和太仓库银足额拨发,三大征结束后,内帑和太仓库(专用于京镇军费开支)仍有存银,也就是说朱翊钧花的大部分是他自己的“体己钱”,而万历三大征不打的话,大明则会亡的更早。随后的万历极度贪财,可能也是因为自己的内帑没有钱缺乏安全感以及敌视群臣言官的缘故。
万历十五年开始,朱翊钧开始长达了二十多年的怠政,沉湎于酒色之中,身体虚弱(体胖腿疾),几乎不上朝。处理政事的主要方法是通过谕旨的形式传达,而不是召对的方式,奏折也不再批复。好像一夜之间和群臣成了“冤家对头”。起源是因为“国本之争”这一场长达十五年的立储大争论,万历在与群臣关于太子人选上争夺失败,使得“爱子”朱常洵输给了他“厌恶”的长子朱常洛,从而使万历帝产生了极大的失落感和不安感,认为皇权下降,从此他便不在信任群臣,更加抵触群臣的奏议,产生了强烈的报复和叛逆心理。
朱翊钧消极和不作为让大明从此陷入了朝廷党争,宦官专权,藩王众多,贪污成风,压榨百姓,武备荒废,财政崩溃,使得大明慢慢的滑向了万劫不复的最终崩溃的局面,朱翊钧作为实际统治者的确是应该负有主要责任的。(十三陵只有他的陵被发掘了)所以大明第十三代皇帝明神宗万历皇帝朱翊钧是一位功过参半的帝王,前期英明神武,文治武功为大明中兴之主,后期贪财怠政,民不聊生实为大明亡国之君。
曹操是皇帝吗?他生前当过皇帝吗?
导语:曹操是皇帝吗?他生前当过皇帝吗?曹操至死都没能荣登九五之尊!不是他不想,是臣妾办不到。他最大的官职是魏王,挟天子而令诸侯,算个“土皇帝”。离帝位仅一步之遥,曹操为什么就是迈不出这一步?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曹操北征乌桓后,北方基本统一。这时候的曹操兵强马壮,将士归心,权力高度集中,已基本满足了称帝条件。
而在此后的十二年内,直到曹操64岁逝世,他始终“ 挟天子而令诸侯”而不称帝,是出于下面这些原因:一、心存汉室,愿作周公这点可能很多人不认同。暂缓吐槽,且听我细细道来!少年的曹操就是京城的浪荡公子,和袁术、袁绍这些人灯红酒绿,他对汉朝是有感情的。当何进要引董卓进京时,他就反对过。后来也是应该刺董才亡命天涯。
他从小就立志匡扶汉室。后来他一路杀伐,攻城略地,跟诸侯各种混战,渐渐建立起了自己的势力。他也深感汉室已是穷途未路,绝难再振。但他还是不想自己去破坏它。这点我们从他的诗中就能感受得到。“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他把自己比作周公,一心治国却没有夺权之心。在“周西伯昌,怀此圣德。三分天下,而有其二。
修奉贡献,臣节不坠”中,他又把自己比作西伯侯,始终是汉臣。二、汉朝虽腐,但仍有不少铁粉大汉存胙400年,也曾金戈铁马,也曾气势辉煌。到东汉 未年虽已腐朽不堪,但仍有不少死忠。其中的代表人物荀彧和关羽应该给曹操很深感触,让他再不愿去尝试。荀彧荀文若是曹操的第一谋士,为曹操立下汗马功劳。两人关系也很好,曹操曾拍着他的肩膀说:你是我的张良呀!但睿智的荀文若竟因曹操称魏王而开始离心离德,最后殉汉。
这事给曹操打击很大!关羽降他时提的条件就是:降汉不降曹!后来无论对谁,亮的旗号也一直是献帝封的“汉寿亭侯”,不管跟刘备有多深情义都不用刘备给封的官讳。第一的勇将跟第一的谋士都心存汉室,可见这种人并不在少数。汉心还在,弃汉弃心。三、袁术称帝,孙坚拥玺的前车之鉴孙坚因为得了传国玉玺,起了有帝命的非分之想而死于非命。
袁术当时家门显赫、兵强马壮,自己手中还有传国玉玺,竟然就称起了帝。结果众叛亲离,四方诸侯群起而攻之。最后落得个如丧家之犬,吐血而亡。曹操可能也有这方面担心。一旦称帝便丧失了自己现有政权的合理性,最终落个孙坚袁术一般的下场。四、怕受人利用,让人渔利在吴、蜀闹掰时,假意屈从于曹操的孙权曾给他一封劝进信,曹操看了这封信说:这小子是要把我放火上烤呢!说罢撕了。
孙权劝进,自有其目的。而曹操睿智不从,自有其原因。公元219年,曹操逝世,终年64岁。终其一生,有称帝之力而最终放弃。“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儿子曹丕继位,于220年由献帝禅位称帝。开国魏!【温馨提示:长相思,淡忘忆,相见不如怀念。尊崇原创,不忘初心。自古胡说容易,码字太难;既然有缘与您于此相遇,期待文笔相谈。
为什么历朝历代的皇帝大多都不长寿?
众观历史,历朝历代的皇帝大多都不长寿,并且每个皇帝的死法也不尽相同,导致他们不长寿的原因主要有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皇帝作为一国之君,拥有生杀予夺至高无上的权利,因此皇帝常以天子自居。贵为天子,当然会与众不同,往往就极尽骄奢淫逸之能事。食色人之性也,但是过犹不及,而皇帝根本是毫无节制,出问题则成为必然。
皇帝锦衣玉食,从营养学的角度讲,皇帝的身体绝对是营养过剩,而皇帝又极少出宫门,从运动学角度讲,皇帝的身体是能量过剩,这样势必会导致皇帝出现肥胖,随即心脑血管出现问题,就成了皇帝身体里的定时炸弹。皇帝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导致皇帝纵欲过度,过早的掏空了身体,而皇帝又饮鸩止渴地过多的服食一些所谓的补药,最终导致身体的气血不可逆转的衰败,极大的缩短了寿命。
二:做皇帝也并非高枕无忧,他们也要时时刻刻提防着有人篡权夺位,精神上也是高度紧张,形式险恶时也会寝食难安,这时一些疾病也会趁虚而入,过重时就会威胁生命安全。不善布局的皇帝,一但被奸邪污佞之人篡权夺位成功,那就是只有死路一条。三有的皇帝由于不施仁政,导致杀戮过重,触犯众怒,使得天下人群起而攻之,最终落的个国破家亡的可悲下场,秦二世胡亥、隋炀帝杨广就是典型的代表。
四:有的皇帝遭受防不胜防的江湖死士的刺杀而亡,吕四娘刺杀雍正皇帝后,提头扬场而去,是留给世人无限遐想的神秘画面。五:有的皇帝迷恋长生不老,于是就异想天开地召集一些所谓的江湖术士提炼长生不老的丹药,由于丹药里含有一些重金属物质,皇帝服用后非但没有延年益寿,反而加速了其死亡的步伐。六:从佛学的角度讲,大多皇帝都是杀孽太重,这在无形之中折损了他们的阳寿。
如果有机会的话,你最想成为宋朝哪个皇帝?为什么?
一枕梦黄粱,照心成帝王。我多么渴望,拥有卢生睡的那个青瓷枕头啊,我能在梦中穿越回到大宋汴梁城,让照心来改变历史。一梦千年,一梦成真。1082年农历5月初5,我降生在帝王家,父皇给我起了个不好听的名字,真的不好听,叫赵佶。我怎么感觉怪怪的,着急?我想问,父皇,你是认真的吗?你查字典了吗?父命难违,赵佶就赵佶吧。
年龄稍长的时候,我听到了流言蜚语:说是父皇看到了南唐后主李煜的画像,惊叹李煜长相俨雅,母后当晚就梦到李煜来谒生下了我。这是什么意思?什么意思?!!李后主是什么东西,才华横溢这个我喜欢,可他是亡国之君啊,我不喜欢,真的真的一点都不喜欢,嘿嘿,好在我不是太子,亡国之君与我不沾边。管他呢。我只是一个快乐小王子,笔墨丹青,骑射蹴鞠,奇花异石,飞禽走兽都是我的最爱。
我球踢的好,这不是吹吧?我字写的好,还能省下好多墨汁呢,牛不牛?诸位看看,我的生活丰满不?我的爱好高雅不?我就这么快乐的生活,羡慕不?谁也想不到啊,到了1100年正月,我25岁的父皇去世了,母后大臣非让我当皇帝,我是想当皇帝来着,可我真的做不好啊。但我毌后说:“先帝尝言,端王有福寿且仁孝,当立。”完了完了,我就这么稀里糊涂当了大宋第八任皇帝。
快乐的王子生活就这么结束了。登基那天,我端作龙椅,看着朝堂下那些大臣,我都不大熟悉。我想起老师说的什么忠臣奸臣,可这些大臣都对我毕恭毕敬,都挺好的,哪里有什么奸臣。皇帝当了几天,我想起一个儿时玩伴,高俅。那个球踢的好啊,老出名了。给他安排个一个什么官呢,枢密院使,就是俗称的大尉,让他掌控军机,这个我放心,还能经常来皇宫陪我踢球,多开心。
都说我荒唐,我荒唐么?那个叫蔡京的大奸臣,不是被我踢金碗讨饭,老百姓一听是蔡京,都不给饭吃,饿死在荒野。这叫荒唐么?我还支持变法呢,是不是很有作为?不是说了么,“圣人出,黄河清。”那黄河还为我清了3次呢。上天都认为我是圣人。不是有人说我轻佻,不可君临天下。好吧,那我好好做让你看看。我快乐并努力工作着。
后来山东宋江、江南方腊等多处造反,我就把这些造反者镇压下去,绳之以法。从这些事件中我发现高俅、童贯都不是个东西,惹民怨乱朝纲,欺下瞒上,我以雷霆手段把这些奸臣拿下。还大宋王朝一个清平世界。到了1127年,金兵南犯,围我汴梁城。我没有用郭京的什么狗屁六甲神兵,重用大臣李纲,重用我皇儿赵构,一举击败金兵,收复失地。
不良人37集:岐王下线,为什么很多人会觉得惋惜?李茂贞才是真正的帝王之材?
作为颜狗的我,岐王下线真的很惋惜,样样都吊打老李的岐王,明明能是一代明君、帝王之才,却因妹妹被爱情弄昏了头,直接强行被写死,一招搞定,还不憋屈?何况理由好难接受啊!一代明君对我来说,岐王他本身其实很有帝王气质,毕竟能在乱世,以诸侯之身而拥兵自立,征战四方,力保岐国百姓的安居乐业,更是获取到百姓的一片赞扬和爱戴之心,我个人认为他是成功的。
他的霸业、爱民之心都是老李所没有的,没有野心的人在乱世不是一个好领导,要一统天下靠的不是圈地自萌,只有统一了才能让百姓远离战乱,一时的征战换来永世的安宁,我觉得是值得的!雄才伟略李茂贞,从他能由一名平凡人而进击成诸侯,更成立岐国,拥有岐国百姓的爱戴来看,他的雄才伟略一点都不少,比起帝王,他可是一点也不逊色。
他归来后,多次从主角手上完胜主角团,打脸老李,更是以胜利者之态而横扫全场,很多在场诸位设计的陷阱都让他完美避开,更是提前做好了完全的准备,连老李这位主角都多次在他手下吃亏,不厉害?杀戮果断作为帝王来说,基本都是六亲不认的性格,岐王为了天下,可以牺牲妹妹的青春和幸福,老弱妇孺也能下手,杀戮果断的他更为建立李氏基业而奔走,兄妹两个为岐国牺牲了太多。
为王要断情绝义,总体来说李茂贞兄妹都做到了,但却栽在了他们在意的人身上,李茂贞对妹妹的爱护、女帝对李星云的维护,都让他们走向了敌对方,哪怕再不愿,但兄妹对峙的情形还是发生了!忍辱负重为了岐国,为了宝藏,李茂贞一走就是十六年,深入神秘的十二峒,更是为培养陨生蛊而不惜残害自己的身体,历经多年痛苦才练就如今的不死之身,他经历的痛苦和难受,谁曾关注过?每个人看到他的强大,却看不到他的付出,忍辱负重多年才换来的实力,一招回到解放前,还是被亲爱的妹妹所断送,大舅哥的心情可想而知?而且女帝的理由是如此的难以让人接受啊!为爱or为天下女帝为了阻止哥哥,不惜自残断自己的心脉,绝了岐王的金手指,看大舅哥一脸难以置信的表情,我的心啊!离别之际兄妹终于好好地说了一会话,可是女帝的话却让我无言以对,她“弑兄”为的是天下,但我认为更多的是为了爱情吧,毕竟老李虽为龙孙,但他却非明君之选,个人认为无能力一统天下,他更是不赞同征战来统一,但此乱世想和平一统简直是妄想啊!强行写死说实话,个人认为这集挺尴尬的,霸气的岐王感觉就是强行被写死了,实力强大、忍辱负重多年、神秘莫测的岐王,就这样死在了妹妹之手,好哥哥的人设确实被圆了,但感觉太过于突然,就因为妹妹、李星云的一番话,执着多年的执念就被消去?提前预知防范、又深知妹妹品行的他却想不到妹妹会自残?最后为救活妹妹不惜耗费所以内力,自己竭力而死,是不是太糟心了!综上,第三季最高人气、人设最饱满的岐王,就这样出场不到10集就歇菜了,很多秘密都没被揭晓的他,就这样因为女帝的一招而丧命,虽然不是直接死于女帝之手,但已被断生机,他其实还有别的路可走么?每一样都比老李优秀的他,明明是帝王之才,却就这样憋屈的退场,临死能为妹妹做点事,或许也是他这位哥哥能做的吧,但真的很心疼,两兄妹都命途坎坷啊!。
2023-08-25 / v3.1
2023-08-25 / v1.0.3
2023-08-25 / v1.0.1
2023-08-25 / v2.19.1
2023-08-25 / v1.2.0
2023-08-25 / v2.0.1
2023-08-25 / v1.5.1
2023-08-25 / v4.4.0
2023-08-25 / v1.0.03
2023-08-25 / v5.6.6
2023-08-25 / v1.2.20230810
2023-08-25 / v2.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