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只是大家调侃法棍面包比较硬的一种说法。相传法棍源于拿破仑时代,传统烘焙面包作为行军粮食不宜携带和保存,做成短棍形状,方便士兵揣进裤管。除了用来充饥,法棍在战斗中还能抵挡侧面斩击的刀剑,此战奠定了法棍食物界第一兵器的名号,以及接下来数百年的历史。法棍面包:法式长棍面包(baguette)是一种最传统的法式面包。法国面包的代表就是“棍子面包”,法语baguette的原意是“长条形的宝石”。法式长棍面包的配方很简单,只用面粉、水、盐和酵母四种基本原料,通常不加糖,不加乳粉,不加或几乎不加油、小麦粉。新鲜的法棍外酥里嫩,微咸的口感反复咀嚼带出麦芽的回甘,芝士、果酱、奶酪、蒜蓉、咖啡、辣酱。法国在1920年内10月出了一项法令,禁止面包店让面点师在晚上10点到凌晨4点工作,这是个比较圣母的法令,原意是为了保护工人正常作息的权利。但天亮之后法国人得买面包当早点啊,4点之后再烤传统圆面包就来不及了,所以法国人就发明了易于快速烘焙的长条形面包。但很明显,这不现实,当时法国人篮子里就已经是法棍了。1920的工作时间禁令说是不靠谱的。但现代法棍的法语词baguette或许出现在1920年之后。另一说是巴黎地铁,说是地铁建设的时候有大量来自于不同国家,不同信仰,不同种族的工人,而这群工人一言不合就干架。当时吃圆面包是需要用到餐刀的,因此斗殴的时候往往会出现流血事件,所以后来法国当局就用易撕的法棍面包替代了圆面包。但这个说法同样不靠谱,因为巴黎地铁动工已经是1898年了,法棍比这个出现的早。流传的比较广的是拿破仑说,这个论点认为,拿破仑军队里的厨子发明了法棍,因为这种长条形面包方便士兵挂在裤腿上不妨碍行军和战斗。但这个我们用脑子想想就觉得不现实,这玩意绑腿上不但碍着走路,而且腿部的摆动也会把法棍给弄折咯。相对比较靠谱一点的是维也纳说,按照法语维基的说法,在1837年,奥地利的企业家奥古斯特·萨在巴黎黎塞留大街开了一家维也纳面包店,而其中就有长条形的维也纳面包,非常受到巴黎人的追捧,所以就流传开。但这个说法同样有问题,至少雨果的《悲惨世界》中提到了“flte de pain”这个词,在19世纪这就是法棍面包的意思,而悲惨世界在1810年代部分就提到了法棍,依照雨果这种对历史非常讲究的大佬而言,应该不会瞎诌。